直播稻是指不经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稻种播入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直播稻自2005年打工农民从苏南、苏中带入我县,经过几年的种植,直播稻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1.6万亩,2006年种植面积6.8万亩,2007年种植面积25万亩,2008年种植面积30万亩,到2019的种植面积已经达55万亩。直播稻种植范围和面积盲目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给水稻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一、直播稻发展的原因
1、直播稻能缓解三夏大忙劳动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在家务农者多为妇女、老人和小孩,而“三夏”农忙季节尤其是水稻插秧劳动强度大,时间紧,因此部分农民选择不需育秧移栽而直接采取麦后直播的种稻方式。
2、手栽稻移栽成本较高。农村劳力大量转移,栽秧成本节节上升,每亩由2001年的40元增加到150-180元,机械耕作业费由01年的20元增加到70多元。为节省成本,农民宁愿少收一些产量而选用直播稻。
3、直播稻后期气象条件风险没有体现。近几年,水稻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对直播稻总体有利,并没有遇到潜在的巨大生产风险,直播稻产量仍然较理想,农民因而对之宠爱有加。
4、直播稻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压力。前几年,我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大爆发,育秧移栽稻秧田期与一代灰飞虱浸染传毒为害高峰期吻合,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重,而水稻直播较正常育秧移栽迟25天左右,可以避开一代灰飞虱的浸染,减轻了水稻县条纹叶枯病防治压力。
二、直播稻存在的风险
虽然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但在生产上一直存在难以解决的五大风险。
1、全苗齐苗难度大。直播稻出苗不全、不匀现象比较普遍,其原因:一是稻田不平整,易出现高地干旱死苗或洼地积水淹苗;二是除草剂使用不当伤苗;三是播种质量差,覆盖过深或过浅,不易出苗或立苗,露籽也易被鸟雀吃掉;四是施肥量过大或不均匀产生肥害伤苗;五是播后不及时上水会造成不出苗或干旱死苗。
2、杂草防除难度大。直播稻田有利于杂草发生,而且杂草种类多,防除技术要求高,经常出现防除不彻底。一是除草不及时;二是用药品种不对路;三是喷药方法不正确。
3、“杂稻”较多。直播稻最大隐患是“杂稻”,杂稻又称“自生稻”、“红米稻”、“杂草稻”。随着连续直播,“杂稻”会越来越多,多的甚至是稻苗的二倍以上,而且无药防治,只能拨除,用工量大。“杂稻”的来源:一是土壤里的野生稻;二是上年“杂稻”落粒;三是机械作业带进;四是“杂稻”与目前栽培稻杂交形成新的“杂稻”;五是鸟雀携带等。
4、浸种播种技术难掌握。为防止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粳稻播前都要用药剂浸种,但我县一般是旱直播,浸种后播下田如遇水份不够,易干芽死苗;如遇积水,因播后打了除草剂亦易产生药害伤苗。如不浸种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又难以防治,三者协调难度大。
5、受气候影响大。直播稻比移栽稻迟30天左右,有效生长期较短,受气候影响很大。一是播种时干旱或下雨,严重影响出苗率,往往出苗不全不匀;二是梅雨时苗小,易使稻苗受淹;三是直播稻生育期推迟,后期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如品种选择生育期在150天以上的,或生育期虽在150天以下但在6月15日后播种的,那风险更大;四是直播稻根系分布浅,分蘖率高,苗数多,基部节间细长,后期施肥多,遇台风易倒伏减产。
直播稻种植风险大于优势,不仅影响农民增收,而且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直播稻的盲目发展,继续推进旱育秧手栽稻,扩大机插稻,以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