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润乡村
——陈集镇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1-03-19 08:37 来源:阜宁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以往过个年,仅仅出几家人情就要花去大几千元,而今年却花了不到一千元,但亲戚之间的快乐气氛一点也没少。”这是陈集镇姚场村村民姚国早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也是该镇今年以来党建引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的喜人变化。

党日活动引领文明新方向

陈集镇利用每月20日党员集中活动日契机,根据上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好做法,找出存在的薄弱点和群众对乡风文明的新期盼,有针对性确定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方案新思路,时时校准乡风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村居党组织引领下,各村居党员中心户成了传播文明新风的主力队员,他们运用座谈会、印发资料、结对宣传等方式,对农民广泛宣传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好做法,深受群众欢迎。

党员干部争做发展新标杆

“我家过去仅靠种几亩责任田维持温饱,因为曹书记等村干部出手帮助,让我家收入高出了一大截。”说出这番感慨的是该镇汪朱村村民曹井营。2019年春,村书记曹党生和其他村干部响应镇里号召,带头创办起近百亩蔬菜大棚,并毫无保留教会曹阿生等6户村民种植大棚蔬菜技术,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联合种植大棚蔬菜230亩。去年底,这几位村民成了村里致富新典型,几家全部在县城买上了商品房,开回了崭新的小轿车。这样的华丽转身在陈集镇绝非个例,近两年,经过党员干部的结对帮带,全镇160多户群众继走出贫困后,又以昂扬姿态向乡村振兴新征程阔步前进。不仅于此,其它行业、产业同样有党员干部勇当先锋的身影。镇工业园区内各企业设立了党员示范岗,诸多党小组长、优秀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带领职工,在每日比拼业绩中推动企业不断跃上发展新台阶。

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

“我就爱看淮剧《打金枝》,不但演得精彩,还能教育人要懂得孝老爱亲,这样的演出我们拍手欢迎。”发出这番感慨的是官路村村民曹建林。像老曹这样痴迷淮戏的中老年村民,在陈集镇还有很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始以来,镇党委宣传部门改变单一理论宣讲的传统模式,针对农村文化活动少、部分群众空闲时间赌博、迷信宗教现象有所抬头的现状,组织镇、村文艺骨干,为农民朋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及时为他们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演出节目包括地方戏、快板、小品、歌舞等多个类型。陈集是革命老区,为了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许多节目既宣传了党在农村的好政策,也将弘扬铁军精神、孝老爱亲等内容融入节目之中,既收获了广大农民的掌声、笑声,也使他们思想深处受到了深刻教育。新年以来,已为农民演出36场次,观众13000多人。此外,宣传、文化部门还通过采取为农民书写、赠送春联、开展广场舞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千家万户参与其中,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也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志愿服务化解农民新烦恼

“我今年76岁了,虽然常年住在敬老院里,但平时好多志愿服务者常来问长问短,送这送那,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说这话的是镇敬老院老人薛雨湖。由于平时外出打工村民较多,许多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不时遇到这样那样的不便和烦恼。镇、村志愿服务队在调查走访并对需帮助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发动遍布各村居的200多名志愿者与各自村居内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引导他们除利用春节、元旦、重阳节、寒暑假等时间经常为需帮助对象送去慰问品、学习用品,还多次登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沟通,给予精神抚慰,及时化解心中忧愁。这样一来,使得在镇内外不同行业创业、就业的青壮年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甩开膀子增收致富,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轻松奔跑。

(周士国赵一飞姚爱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