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有了‘共富工坊’,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了,真是太好了,收入也不错,还能把老人照料好。”10月13日上午10时左右,阜宁县罗桥镇沿街村软陶工艺“木兰户织·共富工坊”里,30多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正在赶制“圣诞老人”软陶工艺订单,室内笑声阵阵。“我们超过退休年龄,在外面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能到这里上班,太好了。”忙着干活的56岁沿街村9组妇女张大妈说,“一天能挣到100多元,我真知足了。”
在当地,像这样的工坊有30余家,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木兰户织”共富工坊。近年来,围绕共富主题和打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的目标,当地镇村按照“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组织,市场运作,经纪人带动,百姓参与”的运作模式,采取“党建+、支部+、党员+”形式,成立木兰户织协会党支部,联系企业党组织,与设有“木兰户织工坊”的村党组织结对建立“村企党建联盟”。同时建立木兰户织工坊联盟,实行订单“信息共享、动态投放”,木兰女工“自主选择、按件计酬”。共形成手工技艺类、农副产品服务类、传统加工类、服务供给类等四大类28项木兰工坊项目。
如今,在罗桥,“木兰工坊”已经家喻户晓,链接起箱包加工、酒店用品、劳保手套、校服缝纫、儿童玩具、稻草编织、宠物袋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20余项经营业态。
“木兰工坊”开辟就业新天地,点亮乡村新图景。仅我县罗桥镇就已建成村企结对类共富工坊、非遗文创类共富工坊、农业类共富工坊25家,同时孵化手工艺、新业态工坊5家,激发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活力,带动860余名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