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
索引号11320923K13024429E/2023-00046 组配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机构 阜宁县 发文日期 2023-03-03
文号 主题分类 统计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效性 有效

2022年阜宁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2年,阜宁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散发、扩散的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方阵,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达700.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8个、2.0个、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57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3.23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24.37亿元,增长4.0%。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稳产保供有力

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8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农业产值76.25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1.93亿元,下降21.9%;牧业产值34.46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20.71亿元,增长8.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1.51亿元,增长7.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0万公顷,增长0.1%。粮食总产量95.96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夏粮产量34.04万吨,增长0.5%;秋粮产量61.92万吨,下降0.1%。蔬菜播种面积为3.35万公顷,增长0.4%;累计产量144.36万吨,增长0.8%。生猪饲养量有所下降。全年饲养量110.2万头,下降7.4%,其中累计出栏68.56万头,同比下降4.3%。家禽生产稳步增长。全年累计出栏1719.38万只,同比增长12.7%;年末存栏735.35万只,同比增长6.0%。水产品产量7.89万吨,同比下降0.4%。

(二)工业生产稳中提质,“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3.32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0%,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拉动全县GDP增长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6.1个、4.6个、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

从产值完成情况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9%。全县8大产业链中5个产业链实现增长。其中,晶硅光伏产业链全年实现产值149.08亿元,同比增长77.7%,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32.8%;全县29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5.2%。全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6.8亿元,同比增长52.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8.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22.0%。

(三)服务业稳定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2022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4.37亿元,同比增长4.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7个、2.1个、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8.6%,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支撑较好,分别增长8.9%、5.6%、5.1%;住宿餐饮业保持低位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速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8.9%、房地产业(除自有住房)下降5.5%。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分别增长54.8%、45.1%和34.4%。

(四)投资由负转正,入库项目增加较多

2022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年-7.7%扭负转正,同比增长10.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5.7个、7.0个、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5位。从投资类型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8.9%,高技术投资同比下降17.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全年新增296个500万元以上项目,比2021年增加10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增132个,比上年增加68个。新增项目计划总投资227亿元,较同期增加117亿元,增长幅度达105%。2022年新增项目全年实现投资72.8亿元,同比增长63.9%。服务业项目明显增加,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6.0%。

(五)消费总体平稳,部分类别增长快速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38亿元,同比增长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3个、2.0个、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5位。全年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1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网络商品零售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81亿元,同比增长46.2%。从消费类型看,基本生活类商品,同比增长14.3%,其中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增长49.1%、32.9%、37.8%、36.3%、11.7%。

(六)外贸外资增长较快,重点企业支撑明显

2022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7.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3.1个、45.2个、27.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出口总额6.9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进口总额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3.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0.1%,增速居全市第1位。我县龙头企业荣威公司月平均出口3450万美元,全年进出口额达2.8亿美元。金诚家纺、利民农化等重点外贸企业均实现两位数正增长,阿特斯光伏承接泰国公司的电池出口业务,全年新增出口额近5000万美元;纳尔进出口、兰基贸易等入驻大龙网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企业进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重点外贸企业支撑明显。

(七)金融存款稳健增长,信贷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69.39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5个、2.7个、5.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7个县(市、区)第4位。从存款主体看,储蓄存款余额512.27亿元,同比增长21.4%;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05.97亿元,同比增长25.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4.7个、10.5个、6.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从贷款主体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09.58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中长期贷款261.06亿元,同比增长27.3%。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2022年,全县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2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个百分点,与全市齐平,居全市9个县(市、区)第4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09元,同比增长4.7%,增速居全市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1元,同比增长7.4%,增速居全市第6位。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54:1,差距较上年缩小0.0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2年,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经济运行仍然存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内部潜在的风险挑战。

(一)工业稳增长困难较多。受三年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减少和订单不足、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紧张等问题困扰。我县光伏行业占比较高,因去年纷纷扩产,竞争激烈,行业“内卷”,产能已显过剩,硅料的紧缺情况更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国外、特别是欧美产业供应链进一步修复,对进口需求将减少,我县外贸企业荣威公司“一家独大”,对我县出口增长带来难度。大宗产品价格高位回落,对我县的铜产业影响较大,行业增长充满不确定性。

(二)消费需求释放不足。2022年,消费市场受疫情扰动、房地产等行业不景气等影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烟酒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下降52.3%、36.5%、10.9和11.9%;汽车类下降5.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1.9%。消费信心不足,当前疫情虽基本结束,但是部分百姓仍然存在心理恐慌,普遍偏向于储蓄避险而非出门消费;同时,由于近三年疫情影响原因百姓购买力明显下降,会持续对消费市场产生消极影响。 

(三)高技术投资下降明显。2022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1.7%,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年底全县在库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32个,完成投资21亿元;去年同期在库20个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5.33亿元,项目个数虽增加,但数据上报较去年较差。从上报来看,仍然存在凭证规范化要求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提供的凭证依据杂乱不充分等问题,对数据难以形成支撑作用。

(四)开发投资形势严峻。2022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比全部投资增速低32.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增速回落6.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县总投资的10%,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落,直接影响了全县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拉低全县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当前,全县要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两大攻坚”“两大标杆”“两大文章”取得新的更大成果,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精准服务企业,加快经济恢复。加快省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等政策落地落实,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提升政策落实的数智化水平。因地制宜制定全县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等政策,紧密安排一批用工招聘、银企对接活动,尽快帮助解决原料、资金、用工等问题,尽快实现复工复产、复工满产。

(二)加快项目建设,稳定增长预期。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引建对经济拉动的关键性作用,对列入市县“两重一实”的重大项目,要对标找差,紧盯序时,争取项目快竣工,快投产,早达效。围绕我县8条产业链,突出主攻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纤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突出长三角地区,全面发起项目引建攻坚。聚力突破一批引擎性关键性项目,储备实施一批拉动当前、支撑长远的重大项目。

(三)促进居民消费,激发市场活力。全面落实省市对中小企业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驱动力。进一步促进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网络零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消费新业态的扶持力度,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好我县出台的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稳定恢复。

(四)培植“四上”企业,提高增长质效。“四上”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要抓新开工竣工项目月度申报。对去年三季度以来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的新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申报入库;要抓漏统补报。镇区对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采取扫街扫村扫楼方法全面彻底排查,行业主管部门将达标可能漏统的,排查出来,限时入库。对实际经营规模达标的个体经营户动员“个转企”申报入库;继续做好“下转上”单位的培植帮扶工作,主动摸排一些重点企业,明确人员,落实措施,培植壮大,及时申报,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撰稿 周志华  核稿 陈其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