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万众一心齐拼搏,五年再展新宏图”的宏伟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重一大”为统领,扎实推进“五大行动”,开拓进取,克难求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 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7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1.61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97.04亿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2732元,比上年增加3755元。产业结构不断调优,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3.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已由上年的17.3:48:34.7调整为16.9:47.8:35.3。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9.3%。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从总体上看,据测算,2012年我县全面小康综合得分达99.61分,比上年增加0.33分。从25个指标看,已有24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比上年增加1个指标(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尚未达标只有1项,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面小康百姓认可率电话调查达到目标值。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12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580家,注册资本392.27亿元,从业人员19.1万人,其中本年新增私营企业3137家,新增注册资本834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44万人;年末实有个体工商户48700户,注册资本75.70亿元,从业人员6.04万人,其中本年新开业个体工商户22407户,新增注册资本68.9亿元,新增从业人员2.87万人。
城乡就业保持稳定。2012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29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78人;帮助829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组织创业培训2088人,新增创业人员752人,带动就业1200余人;至2012年末城镇就业人员达12.25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2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65万人、社区公益岗位灵活就业人员1.23万人、城镇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人员1.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全年组织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5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39人,至2012年底全县从业人员达4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2万人。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1.4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年粮食总产92.25万吨,比上年增长1%,棉花总产109吨,油料总产1.97万吨,水果产量3.55万吨;全年造林面积1.27万亩,育苗面积1404亩;全年肉类总产量20.89万吨,比上年增长4.5%;生猪出栏量166.16万头,比上年增长5.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27万吨。2012年,我县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总产量(吨) | 922548 | 1.0 |
#谷物 | 897393 | 0.6 |
棉花总产量(吨) | 109 | -32.3 |
油料总产量(吨) | 19746 | 19.7 |
#油菜籽 | 15509 | 15.1 |
水果总产量(吨) | 35481 | 0.9 |
生猪饲养量(万头) | 249.97 | 4.8 |
#生猪出栏量 | 166.16 | 5.4 |
家禽饲养量(万只) | 5886.2 | 1.1 |
#家禽出栏量 | 4138 | 0.9 |
肉类总产量(吨) | 208878 | 4.4 |
水产品总产量(吨) | 72709 | 2.3 |
高效农业不断扩张。全县新增流转土地12.5万亩、累计68.39万亩,占总承包地的74.9%;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0.4万亩、累计66.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新增7.9万亩、累计24.2万亩,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规模连片设施农业基地95个、村级百亩示范方205个,设施农业面积增幅连续4年全省领先。积极推广生态养殖,省农科院生态猪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全县新建万头生态猪场11个、累计54个,千头生态猪场24个、累计265个,年养殖生态猪85万头。
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2012年新上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8个,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8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25个。全年引进各类农业“三资”项目163个,重粮200万吨大豆植物油、中粮30万吨大米加工、闽中食品等一批农业龙头项目成功落户。全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市场50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8个。2012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9家,累计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43家。在南京、上海、苏州等地成功举办生态农产品推介会,新建阜宁生态农产品直销窗口69个、累计195个,生态猪肉、绿色西瓜、阜宁大米“生态三宝”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阜宁大糕获评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宁富食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机械化稳步提高。2012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23万千瓦,增长17.2%。大中型拖拉机1574台,增长2.3%;联合收割机19.36台,增长16.8%;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8813台,增长7.8%;农村用电量6.65亿千瓦时。
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累计建成一级供水管网166公里,二级管网658公里,全县69万农民群众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每年实施交通十大工程,累计建成一级公路201公里、二级公路176公里、农村等级公路1406公里,改造农村桥梁105座,城乡客运班车通达率98%。加强水利建设,累计疏浚县乡河道97条、826万方,加修圩堤115公里,整治村庄沟塘58个村、326万方。坚持绿色发展,累计栽植乔木315万株,2012年森林覆盖率达23.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全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4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63.46亿元,增长20.%;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11亿元,增长8.8%;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5.23亿元,增长30.2%;私营企业377.32亿元,增长28.1%。完成工业增加值108.68亿元,增长14.6%。全年工业用电量20.48亿千瓦时,增长9.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吨 | 113830 | -19.3 |
纱 | 吨 | 55440 | 34.6 |
布 | 万米 | 3559 | -13.9 |
服装 | 万件 | 1961 | 21.8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6860 | -27.6 |
纸制品 | 吨 | 1381 | -1.9 |
润滑油 | 吨 | 2460 | 0.0 |
合成氨 | 吨 | 259324 | 73.7 |
尿素 | 吨 | 249597 | 104.9 |
化学农药原药 | 吨 | 2392 | 0.0 |
水泥 | 吨 | 530926 | 21.0 |
日用玻璃制品 | 吨 | 14422 | 39.8 |
钢材 | 吨 | 454334 | -28.1 |
阀门 | 吨 | 42713 | 22.6 |
液压元件 | 件 | 88500 | 5.4 |
高压开关板 | 面 | 4608 | 53.6 |
电光源 | 万只 | 10850 | 19.5 |
发电量 | 万千瓦小时 | 12095 | 18.8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1366 | 8.1 |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12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利税总额40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利润总额20亿元,增长44.9%。全县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4个,超10亿元企业有2个;入库税金超百万元企业达到116个,超千万元企业有10个。新培植工业定报企业21个。拥有驰名商标3件,著名商标18件,知名商标47件;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2个,市级名牌产品25个。
新特产业迅猛扩张。扎实开展“新特产业聚焦年”活动,强势推进风电装备、光电光伏、环保滤料、粘胶纤维等新特产业提速发展,2012年新特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5.4亿元,入库税金1.6亿元,占全县工业比重分别达30.8%、23.4%。富士康产业园屋顶光伏电站列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目录,我县连续4年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环保滤料产业园被评为江苏省环保滤料特色产业基地。
建筑业领先苏北。2012年,全县拥有资质建筑施工企业140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1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二级资质企业17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继续领先苏北。其中省外建筑业产值113亿元,增长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6.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92.9万平方米;建筑企业从业人员10629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785人。2012年获省“扬子杯”工程3项、省文明工地13个;市优工程17项,市文明工地17个。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0亿元。苏北建筑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持速增长。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2.39亿元,增长24.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增长16.9%。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1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86.8%;新增固定资产72.9亿元。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8%;第二产业投资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第三产业投资4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62个;实施亿元以上3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个;实施5亿元以上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个;实施10亿元以上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个。
房地产市场量增价升。201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亿元,比上年增长74.38%。全县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23家,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6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7.9%,竣工面积42.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6.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4.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5%;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住宅销售额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8%。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交通提速年”活动,全县累计投入19亿元,重点实施交通“十大工程”,234省道阜宁段、老204国道城北大桥至收费站段工程竣工通车,建阜高速公路全面开工,连盐高速铁路阜宁段建设开始启动,开通阜宁至北京旅客列车。2012年底全县等级公路为1726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23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3公里。 2012年底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0849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6658辆。全社会客运量达983万人,货运量54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42万吨。 2011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邮政电信业发展迅猛。2012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7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电信业务收入408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年末固定住宅电话用户达15.01万户。2012年底移动手机用户达62.55万户,比上年增长15.6%,其中3G移动手机用户8.8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8.01万户。
旅游业发展不断加快。金沙湖万亩湖形整理成功实施,淡水沙滩浴场影响显著扩大,成功举办了金沙湖首届文化艺术节和国际沙雕艺术节,获批金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4A级国家旅游景区通过初检。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到2012年底,全县拥有星级饭店4家,星级饭店客房402间。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2012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9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77.28亿元,同比增长13.3%,乡村零售额4.81亿元,同比增长15.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业6.31亿元,同比增长2.4%;零售业70.07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业0.16亿元,同比增长79.6%;餐饮业5.55亿元,同比增长24.3%。
对外经济喜中有忧。2012年新批外资项目57个,协议注册外资511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9%;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8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2012年底实有“三资企业”60个。2012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91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9%。其中进口总额2441万美元,下降52.4%,自营出口总额14478万美元,下降18.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1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6.07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8亿元,同比增长10.1%。从主要税种看,营业税累计完成7.94亿元,同比增长58.6%;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26%;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6%;增值税累计完成8.47亿元,同比增长11.4%。全年财政支出73.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6.55亿元,增长13.4%。
金融存贷快速扩张。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2.75亿元,比年初增加1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5.98亿元,比年初增加1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金融机构融资总额达164.5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39.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在贷款中其中短期贷款78.51亿元,中长期贷款53.33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年初增加(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202.75 | 19.82 | 10.8 13
|
#储蓄存款 | 135.98 | 19.67 | 16.9 |
各项贷款余额 | 139.52 | 13.06 | 10.3 |
#短期贷款 | 78.51 | -4.06 | -7.0
|
中长期贷款 | 53.33 | 11.31 | 26.9 |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12年县人民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8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赔付和给付支出4815万元,比上年增长71.7%。2012年县人寿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0117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赔付和给付支出5544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2012年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个,省级科技项目28个,新增政产学研联合体35个,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8个,驰名商标1个。深入实施“1311人才引培工程”,引进硕士以上人才98名。组织申请实施专利1371件,其中发明专利674件,已授权202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2012年全县有科技活动工业企业有56家,比去年增加16家,从事科技研发人员2590人,全年实施工业科技研发项目179个,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02%。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进一步统筹调配教育资源,强化内部管理,促进教育质量共同提高。2012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6所,在校生3.68万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0.55万人;小学63所,在校生4.97万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129人;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数3.81万人。现有专职教师688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98.9%。全县本二以上进线1538人,其中2名同学被清华录取。
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 |||||||||
|
|
|
|
|
|
| |||
学校类别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1、普通中学 | 11599 | -3.2 | 36769 | -3.8 | 13886 | -6.8 | |||
高中 | 4340 | -0.5 | 13453 | 1.1 | 5097 | -3.8 | |||
初中 | 7259 | -4.7 | 23316 | -6.3 | 8789 | -8.5 | |||
2、职业高中 | 1992 | 13.8 | 5523 | 5.5 | 1901 | 55.8 | |||
3、普通小学 | 8906 | -6.2 | 49748 | 3.0 | 7348 | -4.4 | |||
4、幼儿园 | 10330 | -5.3 | 38137 | 33.2 | 14865 | 73.8 | |||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县共有文化馆(站)14个,建筑面积达1.61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0万册,电子阅览室席位数25个,累计订阅报刊杂志118.1万份。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达到13个。有线电视频道31个,年末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32.48万户,同比增长3.1%,其中县城有线电视用户5.43万户, 同比增长20.1%,乡镇有线电视用户27.05万户, 同比增长0.3%。数字电视用户7.01万户, 同比增长76.1%。功承办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建成并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庙湾古城文化产业一条街,14个镇区文化站全部通过省市验收。精神文明不断进步,“最美三轮车夫”顾加法当选“中国好人”。
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2末全县共有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3个,实有床位2751张,卫生技术人员21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95人,注册护师(士)647人。全面完成“一镇三中心”建设任务,县院城南分院投入使用,324个村(居)卫生室新农合五级联网,城乡初步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9.2%。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举办县级运动会2次。竞技体育获得省级奖牌24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10枚,铜牌8枚;获得市级奖牌23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13枚,铜牌9枚。学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9.8%,其中优秀率为23.6%。省级体育先进乡镇2个。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按照“一主两翼”总体规划,着力实施城建六类36项工程,城南建筑大厦、市民广场全面竣工,信息网络大厦、审判法庭大厦即将投入使用,新苏商业综合体、新华凤凰书城、美食广场等开工建设,苏州东路、向阳路西延澳洋段等工程竣工通车,铺设燃气管网16.5公里,配套污水管网15.3公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开发区新城、澳洋新城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建区面积达37.5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8.7%。大力开展“五大整治”行动,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精心组织县城第九次绿化会战,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5%。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持续改善。2012年我县分别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镇、3个省级生态村、107个市级生态村。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982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2.68万标立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74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2470吨,全县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24.3%,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组织实施减排项目11个,通过关闭8家电渡污染企业,分别削减化学需氧量675吨、氨氮排放量需94吨、二氧化硫1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84吨。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星级康居乡村100个、环境整洁村132个,通过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验收。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012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36.88万户,总人口110.88万人,比上年净增0.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0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3.9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8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15350人,出生率13.8‰,全年死亡人口为10440人,死亡率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099元,比上年增加22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3元,比上年增加2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545元,比上年增加1246元;全县年末人均储蓄余额12292元,比上年增加1719元。全县恩格尔系数为37%,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达18.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1.7平方米。
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27万人,覆盖率达96.9%;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为5.93万人,覆盖率96.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84万人,覆盖率98%。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862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1013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达23.16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达489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在全市率先合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基础养老金发放实现全覆盖。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和各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工业规模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公报中部分指标为统计快报数,最终数据以《阜宁统计年鉴—2012》为准。
4.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城镇)或生活消费支出(农村)的比重。食品支出是指居民用于主食、副食、其他食品以及在外饮食的支出总和。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食品支出/消费性支出*100%)*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食品支出/生活消费支出*100%)*(1-城市化水平)。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按人平均计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帐补贴后的收入。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社会保障支出-记帐补贴。
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居民按人平均计算的总收入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计算公式为:纯收入=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