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上海街、射河北路、阜城大街等沿街立面出新即将完工;胜利路、城河路、长春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全面通车;集镇环境整治持续进行;农村康居工程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苏北最美县城、宜居宜业集镇、生态绿色乡村”的目标,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大力实施“老城改造三年计划”,深入推进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九项工程”,扎实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同时大力实施空气清新、河道清澈、乡村清洁、城市清爽‘四清’工程,组织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整治‘三大战役’,持续绘浓生态“底色”,刷新城乡“颜值”,让阜宁成为一座可以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
三年改造提升,阜宁老城换新颜
由于历史原因,县城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城区交通拥堵、公共设施残缺、居住环境较差等问题虽历经数次整改,依然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直接影响阜宁当前乃至今后长远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实现“三年面貌焕然一新”的工作目标,决定从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县城东至东风路,西至新兴北路,南至射河北路,北至向阳路面积4.1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进行全面建设改造。
城区道路是城市的动脉,不仅反映出城市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环境。我县把道路改造作为老城改造的第一场硬仗来打。自2014年3月份起,我县率先组织实施东风路改造工程,当年下半年,又成功实施了连接县城南北交通的大关路改造工程。2015年,我县投入1.35亿元,组织实施了射河北路、新盛街、南门街、府前街等10条市政道路改造工程。2016年又再接再厉,投入1.07亿元,完成了阜城大街、新兴路、胜利路、彩虹路等7条道路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了老城区主次干道三年实现“黑色化”的目标。在加快实施老城区路面改造的同时,我县加快推进新老城区的路网配套建设,先后实施了通榆北路北延建设工程,香港路、澳门路、上海路改造工程,同步建成了济南路跨渔深河大桥、济南路南延、天津路跨串场河大桥、射河南路南延等9建设项工程,射阳河老阜宁大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一个功能配套、交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全面形成。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市民的安居乐业,而且直接反映着城市的品位。对此,县委县政府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作为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造福县城居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自2014年以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县城创建,投入3050万元对天宇华庄、城中花园、百盛花园等3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清理环境卫生,整修破损路面,疏浚排水系统,增加停车泊位等,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倍添活力。
在狠抓小区综合整治的同时,我县把后街背巷的整治和棚户区的改造作为老城改造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三年来,先后投入650多万元,整治了阜建巷、马北巷、曙光巷、西圩门巷、阜坎路支巷等20多条后街背巷,增添了照明系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同时,对县城人社局北、双多公司北等10个地段856户9.94万平方米房屋实施征收改造,投入22.71亿元,新建、回购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986套、103.53万平方米。为保证市河水清岸绿,我县加大投入,建造泵站20座,保证县城防汛、防旱和生态用水,依据标准定期换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法,定河段、定标准、定人员、定职责,将12条城市内河分成16个标段,发包给32个社会自然人保洁。目前,我县市河以宜人的环境,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一条条道路让城市版图不断刷新,一个个小区让生态宜居渐成现实,一条条市河让市民心境更清明。阜宁县城正以干净整洁靓丽的城市形象绘出“苏北最美县城”新画卷。
“清洁乡村”行动让集镇宜居宜业
“羊寨镇垃圾约期约量清运效果非常好。该镇因村制宜编制村居垃圾清运计划,对全镇19个村(居)垃圾实行约期、约量有序收运,避免垃圾清运车辆进站挤堵,转运不及时的现象。”县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红文对记者说。今年4月我县举行集镇环境整治及功能提升行动“家家到”观摩活动,对集镇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观摩评比。
为进一步改善全县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秀美城镇和田园乡村,我县从去年7月开始,在全县开展以整治集镇环境为重点的“清洁乡村”行动,着重实施绿化水平、环境卫生、河道环境、交通设施、市政配套等“九项提升工程”,持续优化集镇布局和形态,完善集镇功能配套,提升建设品位,促进新老集镇协调发展,彰显集镇特色,推动镇区创特色增活力。
我县坚持镇村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务求实效的原则,开展绿地行动,重点突出集镇区域和交通干道、主要道路两侧,努力消除黄土裸露、绿化缺株现象。规范停车秩序,重点解决镇区车辆乱停乱放、交通秩序混乱现象。加强环卫保洁,开展镇区环境卫生整治,组织镇区主次干道、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各类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集中处置”的要求,健全完备镇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人员、经费和车辆装备,重点解决镇区垃圾乱倒、收运不及时、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着力推进城镇绿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形象和环境品质。
环境综合整治让集镇更美更宜居、宜业,特别是老集镇面貌明显改观。郭墅镇集镇环境全面整治重点突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治理,从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入手,组织开展“讲文明、讲卫生,共建美丽郭墅”的宣传活动,倡导全员参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公民。沟墩集镇环境整治坚持镇村联动、全民参与、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建设宜居宜业新沟墩,扮靓秀美幸福南大门的总思路,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负责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份工作计划,明确时间,挂图作战,集镇面貌焕然一新;板湖集镇环境整治后经营秩序变了,街道品位变了,让人看了心情舒畅……
如今,行走在各镇区、街道,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院落,成排成行的绿树,清澈见底的河道;集镇街道秩序井然,公园绿地生机盎然。
农村环境整治留住“醉美乡愁”
乡村美景入画来。近年来,当你踏进阜宁的每一个村落,都会觉得那里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道路两侧绿树成行,一条条村河、一处处庄塘的水面再现水清岸绿的场景。那路、那河、那绿树、那身穿黄马甲的保洁员、那贴在门上的“卫生文明户”的牌子,无不展示着阜宁的农村新貌。
美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为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条不紊的推进,我县制定了《阜宁县农村环境整治方案》,将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不断推向纵深。2014年,我县掀起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交通干道沿线面貌一新,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8月,我县再次组织开展以整治新陈垃圾、乱堆乱放、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第二次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同年9月,我县在全市率先高分通过省村庄环境整治验收。2016年,我县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 “美丽乡村”建设,留住“醉美乡愁”。
“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县采取垃圾池建设先行一步、水环境整治率先示范、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推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先打造国、省干道两侧环境,全面向村庄纵深推进,做到里外一色,不留死角,全县累计投入整治资金近亿元。我县大刀阔斧的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省村庄环境整治现场会在阜宁召开。省内多个县市组团来我县观摩农村环境整治。春节及“五一”期间,大量回乡人士看到“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田园秀美”的家乡环境,不吝赞美之词,由衷感叹全县农村环境发生的喜人变化。
保持农村环境的持久清洁,突击整治是基础,长效管理是关键。我县按照“治管并重、即治即管”的要求,制定了《阜宁县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施意见》,建立保洁队伍,坚持长效管理,加大建管投入,严格督查考核。目前我县“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体系已建立,实现了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的无缝对接。
建设绿色家园,打造阜宁“新名片”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阜宁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满足全县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园林县城的目标定位,把城市变绿变美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对外形象、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绿化投入既是生态投入,也是民生投入。仅近三年,我县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连续多年组织绿化会战。累计投入园林绿化资金达11.3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道路绿化、公园绿化、小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共建林绿化以及绿波带改造提升等八大类134项工程。建设了北京路、上海路、苏州路、济南路等17条城市景观大道,打造了城南大厦A座、B座、C座,锦香花苑,阜宁中学、城中游园、射河北路等23处林荫停车场,创建了70多个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重点实施了射河风光带、市民广场、白天鹅公园、香樟园、海棠园、共建林改造提升,滨河运动公园、新兴大桥和串场河大桥桥头公园以及市政干道交汇点绿波带建设等16项重点绿化工程。
今年县城第十三次绿化会战投入资金3.55亿元,全面实施八类26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160公顷,重点实施文体中心园林绿化建设一期工程、金沙湖景区绿化提升工程、串场河桥头公园绿化工程、“七彩阜宁”公园入口广场景观工程和县城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建设工程。截止目前为止,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9.76%,绿化覆盖率42.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1平方米。一大批园林绿化项目的建成,在迅速增加县城绿化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绿地品质,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功能,让绿化建设成果老百姓看得到、进得去、享受到,切实提升城市居民的绿色福利。
加快构建城乡生态网络,开展园区、集镇绿化提升行动,对道路沿线、重要节点补绿增绿,提升绿化层次和品质,真正让城乡绿化“动”起来、“绿”起来。各镇区、街道、社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村庄环境整治、河道疏浚、农路拓宽等工作,重抓村部绿化、通村道路绿化、河渠沟塘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和居民庭院绿化,大力推进绿化示范村建设,将广大乡村建设成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美丽乡村。
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绿荫化,是阜宁总体印象,绿意盎然已经成为阜宁“新名片”。数据显示,三年来,全县新建绿色通道92.1公里;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32万平方米,新造成片林4.28万亩,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6.2万亩。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5%。 (杨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