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乡发展渐次翻新篇

发布日期:2016-03-28 09:40 来源: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城镇面貌翻新篇,乡村美景入画来,这是我县近年来城乡大发展的直观写照。“十二五”期间,我县高标准编制《阜宁县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布局日益优化。县城加快建设,“老城改造三年计划”如火如荼开展,城南新城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和质态进入苏北前列,我县成为全市仅有的两个城区人口超30万的县份之一。同时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镇环境整治全市领先,村庄环境整治高分通过省级全域制验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我县着重在提升城市内涵上下工夫,着力提升中心县城城市首位度,增强中心县城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做实做优南城区,不断增强行政服务功能和现代商贸服务功能,文体中心开工建设,串场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完工,天津路南延、厦门路等竣工通车;完善提升县城老城区,提升传统商贸服务功能,健全老城改造机制,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新盛街、北门街、府前街、沿岗路、园林路、城河路,建设通榆北路北延工程。优化整合阜城街道老旧工业小区,积极引导企业退城进区。
  阜建高速是我县人民翘首以盼的一项重点交通工程,它的完工不仅让我县告别了境内没有高速路的历史,还大大缩短了与周边各大城市的交通距离,将全县基础设施水平再提升了一个档次。“十二五”时期,我县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通达工程建设,围绕中心县城,构建外部四通八达、内部畅通无阻,立体化、一体式的城乡综合交通体系,加速各类要素流通,提升县城集聚力。积极做好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高铁建设配合服务工作,加快各类水陆交通通道与枢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规划建设阜宁通用机场,提升城市能级,力争把阜宁建成海陆空联动、南北合作、承东启西的江苏沿海区域中心城市。
  培育壮大中心镇,做强做优特色镇,这是我县集镇发展的主要思路。沟墩镇、板湖镇、羊寨镇等抢抓列入市级新型城镇化重点中心镇有利机遇,优化提升集镇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人口就近就地集聚。沟墩镇依托204国道和通榆河贯穿南北的交通优势,合理布局工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新镇区建设,让阜宁南大门绽放新的活力。板湖镇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继续做大做强滤料产业,以产业发展引领镇区建设,在县域腹地崛起新型中心镇。羊寨镇紧紧抓住各类政策机遇,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不断强化工业集聚区建设,扮靓阜宁西大门。重点中心镇以外的其他各镇、社区,也在充分挖掘地缘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就地就近吸纳农村人口进镇居住。
  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建设新家园,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新老城区协调发展,集镇建设同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20年城区、东益副中心、镇区常住人口规模分别达35万、10万、15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0%。这为我县“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要实现建设“苏北最美县城、宜居宜业集镇、生态绿色乡村”的目标,我们首先要推动县城聚人气提品质。实施城建六类50项工程,提升城南新区配套设施,完成“老城改造三年计划”任务。其次要推动镇区创特色增活力。综合考虑集镇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文化底蕴、产业优势等因素,优化集镇布局和形态,提升建设品位,彰显集镇特色。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加大老镇区改造力度,促进新老集镇协调发展。再次要推动农村优环境展形象。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最后要推动基础设施快建设提档次。加快推进阜建高速连接线、迎宾大道、小中河沿线桥梁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连盐铁路阜宁东站,高起点规划徐宿淮盐高铁阜宁南站。完善农村路网,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20公里,桥梁改造125座,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加快水利、供电、农田改造、污水管网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胡春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