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纵横通四方 阜宁交通大变样

发布日期:2017-12-27 10:56 来源: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字体: ]

      北沙社区位于我县西北边缘,过去从北沙到县城只能从郭板淮线通行。对于居住在堆上的群众来说,交通相当不便。今年,横贯北沙社区和芦蒲镇的中山路修建完工,这一交通工程使得北沙社区与外面又多了一条连接通道。北沙社区孟滩村村民孟庆大激动地表示:“盼了多少年,终于盼来这条新路,这下我们出门总算有条大路了。”
      抬头看屋,低头看路。近年来,我县交通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群众出行质量越来越高,出行方式选择越来越多,县城处处皆是宽敞平坦的黑色柏油马路,农村也处处修成水泥路,群众抱怨“地无三尺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车行阜宁,一路通达。
      出行质量日益提升
      一个地方路好不好走,群众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长期以来,三灶镇通往阜宁县城只有一条狭窄破旧的道路。因此,三灶镇虽然紧邻县城,但受制于交通条件,三灶人民出行相对不便,经济发展也大大落后于县城周边其他镇区。2016年,县委县政府对通阜线进行全线改造,原本破旧的马路焕然一新。如今路还是那条路,但三灶人民的出行质量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沿着改建后的通阜线一路直行,宽敞的柏油路两侧绿树掩映,一座座崭新的厂房也立了起来,一路通,万事顺。
      不仅是三灶群众,全县人民的交通出行质量都在日益提升。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城区居住人口高度集中,通行车辆日渐增多,通行要求日益提高,而城区原有的水泥路面狭窄、破损,坑洼不平,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显现,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形势,满足不了市民出行的要求。对此,我县把道路改造作为老城改造的一场硬仗来打。通过三年时间,将老城区所有水泥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实现“黑色化”的目标。“交通路网的建设,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群众对家门口的民生实事工程点‘赞’,对施工方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市政公司副经理杨军说。
      据统计,三年来,通过实施建设改造,老城区共改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面积61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2万平方米。此外,阜建高速架起了阜宁对外连接的高速通道,204国道、329省道、231省道等多条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行驶在通畅的大道上,全县群众的幸福感也在与日俱增。
出行方式五花八门
     从阜宁汽车南站出发,每天天还未亮时,发往省内十三个地市的长途汽车便整装待发。省内城市之外,发往上海、北京等省外阜宁人出行较多的大中城市的客车,每天早中晚也均有发车,可供市民自由选择,方便安排出行时间。
      汽车之外,铁路也是阜宁人选择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长铁路益林站虽然只是个小规模的车站,列车运行班次相对有限,但乘客数量却一点不少,每天客流量达600余人次。普铁之外,2018年,连盐铁路阜宁东站将正式开放运行,阜宁人去盐城的时间将大大缩短。据县铁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1月底,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完成桩基施工,静载检测,完成桩基土方开挖;完成垫层、带形基础、桩承台基础、基础梁、满堂基础及一层构造柱浇筑。道路土方开挖全部完成,完成四层灰土回填,道路石灰土底基层完成总量的78%,广场底基完成部分碾压,完成泵房地下水池施工,下个计划完成道路水稳摊铺,综合楼开始二层施工。
     动车之外,徐宿淮盐高铁也在加紧建设之中。相对其他出行方式,高铁最为快捷、高效,也是阜宁人最为翘首以盼的交通出行方式。待徐宿淮盐高铁全线贯通之后,阜宁人便可以通过高铁通往南京、无锡、苏州等各大城市,甚至乘坐高铁直通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也不再是梦。目前,高铁阜宁段建设进度整体较快。中铁十局完成桩基浇筑100%,完成承台695个,占总量的100%;墩柱695个,占总量的100%;连续梁约1123.5米,占总量的100%;改良土41万方,占总量的95%。此外,徐宿淮盐高铁阜宁南站地形已进行初测;客运站建筑分项地勘进场勘探已经完成,地勘报告即将完成。
     除了陆行,阜宁航运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县实施阜宁船闸及小中河航道整治工程,打通了长三角南北向的两大“黄金水道”,使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的连通更加便捷。2016年以来,我县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航标以及宣传牌、界牌等设施维护率、正常率达100%。
    农民出行脚踏实地
     交通行不行,不能只盯着城市道路和交通干道,农村公路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交通条件的重要标准。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根据《阜宁县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我县从2016年起将用3年时间完成842公里农村公路、515座农路桥梁的提档升级任务,全县20个镇区(街道)、341个行政村将从中受益。
    “这两年,我们三灶的路越来越好走了。”说起农村道路的变化,三灶镇同兴村一组村民徐为利顿时赞不绝口,“就说我们村里这条路吧,以前是条烂泥路,下雨的时候路就烂得没法走,出门走两步就是一脚泥。现在好了,新修的大路一直通到我家门口,现在送孙女上学不晓得多方便呢。”
    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有了宽敞平坦的农村公路,不仅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有机会走进商超,走上城里人的餐桌。
    羊寨镇果林村是我县有名的林果专业村,但长期以来,由于通往果林村的公路狭窄难行,所以果林村大力推进的观光采摘农业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今年,由羊寨镇区通往果林村的道路逐步建设完成,平坦的农路一下就变身成果林人的“致富大道”。在11月份苹果成熟的季节,从329省道羊寨段通往果林村的路口,许多果林村民都拿着自制的招牌招揽来自摘苹果的游客。
    果林村欣羊瓜果合作社的承包户王光法喜滋滋地表示:“过去总是看电视上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自己村里的路修好了才明白这句话是真的有道理啊,我的这些瓜果不管是游客上门采摘还是外销都方便多了。”
    县交运局农路科科长陈广宏向记者介绍,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还包括镇村公交、县道不达标项目完善、800人以上居民集中居住点通达项目、重要经济节点通达、危桥改造项目等,都是直接惠及民生、服务“三农”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对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我县实际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道路项目152个312.409公里,桥梁161座,完成投资59330万元。
    2017年,县委县政府为尽快补齐农村公路短板,明确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压缩在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全县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579.6公里,新改建桥梁398座,总投资64485.83万元。截至十月底,道路项目竣工,425.271公里、在建154.353公里;桥梁项目竣工211座,完成总投资5.97亿元,占总投资额95.37%。
    城乡处处变通途,这是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坚实一步。群众出行方便了,生活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通途自然也会变成群众的“致富路”。       (胡春禹 王舒民)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