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大力弘扬新时期阜宁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提前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县。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三二一”转变。
经初步核算,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54.6亿元、第二产业169.15亿元、第三产业170.65亿元,分别增长0.7%、9.8%10.8%,一二三产业占比为13.8:42.9:43.3,三次实现“三二一”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4亿元,同口径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320.52亿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9亿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9元,分别增长8.6%和9.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664:1缩小到1.654:1;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预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测评综合得分92分,36个测评指标中有30个实现程度达80%以上。在第十六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99位,提前一年跻身全国百强县。
二、改革创新持续发力,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1、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降至10个月,清理涉企收费54项,获省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果奖,成为苏北唯一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
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预计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研发机构15家,申报各类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2项,申请各类专利290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件,招引博士以上人才11人。
3、外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7亿美元,总额、出口和进口三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首位。开放通道更加畅通,徐宿淮盐高铁阜宁段进度全线第一,连盐铁路阜宁段正在铺轨架梁,阜宁船闸建成通航。开放载体再有突破,开发区创成省两化融合试验区。
三、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高效农业发展迅猛。新增高效农业13万亩,建成3个特色产业镇、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48个特色示范村,连续8年获得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称号。“七彩阜宁”农业公园通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验收。“阜宁大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阜宁黑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
2、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总体规模持续扩张,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09.73亿元。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协鑫金刚线切片、太阳能组件、阿特斯电池片灾后重建、上纬碳纤维和神山塔筒重组等项目接连突破,新能源产业链条拉长增粗,连续8年荣获 “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称号;新材料产业开票增长26%,澳洋三期、超美斯芳纶、中铝稀土分离等项目取得显著进展;环保滤料产业加快整合,正在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全产业链研发制造基地。
3、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加速发展,电商产业园入驻电商项目23个,东沟镇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镇,阜宁港物流园区纳入省示范物流园区培育计划。现代旅游业加快发展,金沙湖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七彩阜宁”农业公园、桃花源生态经济区、马家荡湿地开发加速推进,全县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初具知名度。
四、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1、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四城同创”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上报国家级验收,国家园林县城通过省验收,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测评。城市主街道立面改造、射河风光带建设、主次干道黑色化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益林镇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顺利推进。
2、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12公里,总量全市第一。配套管网加快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8公里,铺设燃气主管网6公里,惠及居民5500户。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向全国做经验推广,改造供水管网398公里,城东水厂总渠水源工程建成通水。
3、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实施5大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城区10个老旧小区、12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深入开展集镇环境整治及功能提升行动,实施九大类379个整治提升项目,改造7座城市垃圾中转站,新增9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清运能力极大提升,集镇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五、绿色发展成果显著,居住环境更加适宜。
1、绿色阜宁建设持续发力。组织实施第13次县城绿化会战,栽植乔木245.8万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5万平方米,金沙湖省级湿地公园获省林业局批复,全县林木覆盖率25.4%,连续3年荣获绿色盐城建设综合先进奖。
2、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强力开展污染整治,累计整改企业50多家,关停化工企业5家,全县环境安全稳定可控。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规范32家企业污水排放行为,整治燃煤锅炉263台。环境质量全市领先,被省评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县,四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3、绿色产业发展成效初显。新建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12.6万平方米,绿色智慧建筑产业园全面启动。突出生态种植、生态养殖,被认定为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1、居民口袋更加厚实。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512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700人,全县累计有8.3万低收入人口如期脱贫、7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
2、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年各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农业人口参合率100%,托底救助办结率99%以上。灾后安置点建设高效推进,康居工程成效初显,镇村公交全面开通。
3、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卫生改革统筹推进,完成4家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升319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创成省优质幼儿园7所,获“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表彰。文化惠民深入推进,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10年获评省级“平安县”。
2016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民生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事业发展任重道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