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20923100047/2017-01532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7-07-19 00:00:00
文号 主题分类 其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统计
体裁分类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效性

2016年阜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总体目标,大力弘扬新时期阜宁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提前一年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县。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据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94.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0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69.15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5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236元,比上年增加392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7111美元。

产业结构实现新转变。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4.6:43.8:41.6调整为2016年的13.8:42.9:4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历史新转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8.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3.9%。

大众创业成绩显著。2016年新增民营企业4315户,累计达16979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1499户,累计达48680户。全年共举办各类返乡恳谈活动65场次,签约项目139个,投资金额达50.11亿元。在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3D打印康复支架项目获“高端装备制造业类”项目全国赛银翼奖;东沟镇全民创业园和阜城街道大学生创业园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阜宁县电商产业园、阜城镇村经济示范园等5个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创业示范载体。

城乡就业统筹推进。2016年全县从业人员51.4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5.46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3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63万人。2016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12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700人;组织企业职工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5000多人,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6场次,累计服务246家(次)单位,共有求职人员6975人次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协议,3000多人进入企业稳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2%。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全年粮食总产91.5万吨,下降3.5%,棉花总产74吨,油料总产1.7万吨,水果总产3.75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8.24万吨,下降1.2%;生猪出栏量144.32万头,下降9.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62万吨,增长1.6%。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吨)

914957

-3.5

    #夏收粮食

319879

-7.6

     秋收粮食

595078

-1.1

  棉花总产量(吨)

74

-5.1

  油料总产量(吨)

17042

-1.1

    #油菜籽

12833

-1.1

  水果总产量(吨)

37537

3.3

  生猪饲养量(万头)

217.82

-8.1

   #生猪出栏量

144.32

-9.3

  家禽饲养量(万只)

3766

-13.5

   #家禽出栏量

2386

-18.3

  肉类总产量(吨)

182433

-1.2

  水产品总产量(吨)

76169

1.6

高效农业发展迅猛。新增高效农业13万亩,建成3个特色产业镇、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48个特色示范村,连续8年获得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称号。“七彩阜宁”农业公园通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验收。“阜宁大米”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阜宁黑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较快。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9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69.05亿元,增长13.6%;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03亿元,下降2.3%;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23.66亿元,增长14.3%;私营企业677.88亿元,增长14.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77亿元,增长9.7%。全年工业用电量20.65亿千瓦时,下降14.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129700

 

 

1.6

 

84897

 

8.0

万米

5724

 

-6.9

服装

万件

698

 

4.5

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

13554

 

17.1

纸制品

1583

 

4.1

合成氨(无水氨)

184237

 

-52.2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123791

 

-55.1

水泥

1025410

 

15.6

日用玻璃制品

969

 

19.5

钢材

670236

 

-2.3

阀门

69587

 

3.7

液压元件

169700

 

172.8

高压开关板

8069

 

6.8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3045

 

15.1

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升。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利税总额62.02亿元,增长3.0%,其中利润总额31.18亿元,下降2.8%。企业亏损面3.7%,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8.7%、4.2%和4.4%。全县开票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6个,超10亿元企业1个;入库税金超百万元企业112个,超千万元企业7个。新培植工业定报企业38个。 拥有驰名商标5件; 著名商标24件,其中当年新增2件;知名商标73件,其中当年新增4件。拥有省级名牌产品25个,其中当年新增1个;拥有市级名牌产品15个。

高新产业快速增长。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9.57亿元,增长21.6%,增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出7.3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5.2%,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7.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90.24亿元,增长29%,增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出14.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中有降。2016年,全县拥有资质建筑施工企业 175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 2家,一级资质企业12家,二级资质企业 55 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2亿元,比上年下降4.4%。其中省外建筑业产值172亿元,增长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43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55万平方米;建筑企业从业人员95161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446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民间投资211.9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9.2%。分类型看,完成项目投资294.24亿元,增长15.2%;房地产开发投资28.28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9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9个;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3个;实施5亿元以上项目1个。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投资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第二产业投资215.47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100.16亿元,增长13.6%。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15.47亿元,增长16.3%,其中制造业投资209.01亿元,增长13.3%;主要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24.38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48.02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11.20亿元。第三产业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1.2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5.43亿元。

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2016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县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31家,商品房施工面积为212.51万平方米,下降10.1%,竣工面积86.23万平方米,增长29.4%。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2.21万平方米,增长2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83万平方米,增长19.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6.88亿元,增长31.8%,其中住宅销售额22.44亿元,增长23.4%。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提升。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高铁建设扎实推进,阜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阜宁船闸建成通航,小中河10座大桥建设顺利推进。 2016年底铁路营运里程23公里,铁路客运量18.78万人,铁路货运量52.34万吨。全县等级公路为18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公里,一级公路176公里,公路客运量987万人,货运量263万吨。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5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78万吨。投入20辆新能源电动车开通阜宁至盐城城际公交专线。2016年底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65815辆。提档升级农村公路312公里,总量全市第一。

邮电业基本平稳。2016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0400万元,比上年下降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424万元,下降15.9%,电信业务收入42976万元,增长0.7%。2016年年末固定住宅电话用户达9.06万户,移动手机用户达71.46万户,其中3G移动手机用户41.62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16.21万户,增长19.2%。

现代旅游业加快发展。金沙湖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七彩阜宁”农业公园、桃花源生态经济区、马家荡湿地开发加速推进,全县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初具知名度。2016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6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2亿元,增长8.1%。接待海外旅游者2768人次,增长2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09万美元,增长16.2%。到2016年底,全县拥有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客房319间。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继续领先。2016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位。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22.41亿元,增长11.2%,乡村零售额7.87亿元,增长13.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业9.40亿元,增长8.9%;零售业113.33亿元,增长11.7%;住宿业0.41亿元,增长5.5%;餐饮业7.15亿元,增长9.0%。

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全年新培育电子商务创业店3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共177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66.5%;组织电子商务培训1200人,占年计划1000人的120%。电商产业园入驻电商项目23个,东沟镇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镇,阜宁港物流园区纳入省示范物流园区培育计划。

  外经外贸喜忧参半。2016完成进出口总额276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进口总额5477万美元,增长12.7%,自营出口总额22204万美元,增长34%。全年新增进出口总额超百万美元企业3家;新增进出口总额超千万美元企业3家;新增进出口总额超亿美元企业1家。2016年新批外商企业5家,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协议注册外资1244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677万美元,下降75.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增速放缓。201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4亿元,下降7.5%。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累计完成4.68亿元,增长100.3%;营业税累计完成10.41亿元,下降42.4%;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3.15亿元,下降3.6%;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3.43亿元,下降14.5%。全年财政支出9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55亿元,增长7%。财政供养人员23891人,下降1.1%,财政供养人员工资15.84亿元。

信贷规模稳步扩大。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7.53亿元,比上年增加7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53亿元,比上年增加38.97亿元,增长17.1%。金融机构融资各项贷款余额244.66亿元,比上年增加31.01亿元,增长14.5%;其中中长期贷款59.07亿元,比上年增加2.51亿元,增长4.4%。县城投公司与金沙湖合作的10亿元私募债已成功发行,县交投公司5亿元私募债已发行第一期2000万元。省信用担保公司阜宁分公司正式营业。

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加(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395.05

73.84

23.0

#储蓄存款

267.53

38.97

17.1

各项贷款余额

244.66

31.01

14.5

#短期贷款

26.20

2.29

9.6

中长期贷款

59.07

2.51

4.4

保险事业增长较快。2016年我县实现保费收入77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00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57453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全年赔付和给付支出335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财产保险赔付和给付支13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1.3%;人寿保险赔付和给付支196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实施省级科技项目6个,新增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研发机构14家、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研发机构2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4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新产品39个。申报各类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2项,专利申请受理量3061件,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319件,增长103%;专利申请授权量392件,增长9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20件,增长42.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2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77%。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创成省优质幼儿园7所,获“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表彰。2016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3所,班级在校生3.47万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0.6万人;小学81所,在校生6.49万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186人;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数3.15万人。现有专职教师754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为100%,初中生升学率99.2%,高中毕业升学率86.3%,幼儿园入学率98.4%。全县高校招生录取人数为3794人,其中本二以上1136人。

       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人

学校类别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1、普通中学

12373

10.8

34673

2.7

12134

3.8

     #高中

3644

-3.4

11345

-4.7

4180

0.6

       初中

8729

18.1

23328

6.8

7954

5.6

2、职业高中

1912

-0.8

5663

12.2

1444

-23.5

3、普通小学

11203

-4.0

64942

3.6

9711

28.4

4、幼儿园

8735

-16.1

31549

-2.2

11174

-11.2

文化惠民深入推进。建成农村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小淮剧《理财组长》荣获江苏省第十二届五星工程奖金奖、中国梁祝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并于2016年12月30日作为盐城地区唯一节目参加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节目展演。2016年全县共有文化馆(站)17个,建筑面积达14.9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9万册,电子阅览室席位数37个,累计订阅报刊杂志1076万份。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出场数达580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达到74个。有线电视频道31个,年末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33.2万户,其中县城有线电视用户5.52万户,乡镇有线电视用户27.68万户。

卫生服务能力增强。2016末全县共有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33个,实有床位4203张,卫生技术人员378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46人,注册护师(士)1260人。2016年末全县有个体诊所22 个,人员46人,村卫生室 319个,人员1329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32人。卫生改革统筹推进,完成4家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提升319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

体育事业有序发展。2016年全县举办县级运动会44次。参加比赛人数1.13万人,竞技体育获得省级奖牌3枚,其中银牌1枚,铜牌2枚;获得市级奖牌78枚,其中金牌25枚,银牌27枚,铜牌26枚。学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100%,其中优秀率为22%。2016年末全县共有8000座标准田径场1个、游泳池馆4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

 十、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四城同创”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上报国家级验收,国家园林县城通过省验收,省文明城市顺利通过测评。城市主街道立面改造、射河风光带建设、主次干道黑色化等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益林镇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顺利推进。实施5大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城区10个老旧小区、12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配套管网加快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8公里,铺设燃气主管网6公里,惠及居民5500户。实施九大类379个整治提升项目,改造7座城市垃圾中转站,城东水厂总渠水源工程建成通水。组织实施第13次县城绿化会战,栽植乔木245.8万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5%。建成15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出租汽车达200辆,城市公交新增80辆电动公交车,公交车总数达160辆,开通9条普通线路和4条专线,城市公交全年累计运营25.1774万趟次,运行总里程593万公里,运送乘客720万人次。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5%,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空前。强力开展污染整治,全年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13个,累计整改企业50多家,关停化工企业5家,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752.10吨、氨氮81.02吨、二氧化硫701.46吨、氮氧化物387.25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规范32家企业污水排放行为,整治燃煤锅炉263台。境内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四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83.3%;阜宁县城空气良好以上28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32%,较上年提高7.3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为77.32%。被省评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县,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增加。2016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35.77万户,总人口112.95万人,比上年净增66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3.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5.5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15540人,出生率13.7‰,全年死亡人口为4241人,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2元,比上年增加1759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12051元、经营性收入4205元、转移性收入3533元、财产性收入473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43元,比上年增加201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5209元、经营性收入3915元、转移性收入5811元、财产性收入6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39元,比上年增加130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950元、经营性收入5273元、转移性收入2007元、财产性收入2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1.65:1。全县年末人均储蓄余额     23686元,比上年增加3385元。全县恩格尔系数为34.5%,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达1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43.8平方米。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2016年末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7.76万人,覆盖率达98.1%;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6.43万人,覆盖率97.4%;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2.13万人,覆盖率98.3%,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531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7256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5397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666人,城镇“三无人员”供养人数为35人。全年各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以上。托底救助办结率99%以上。灾后安置点建设高效推进,康居工程成效初显。

 

注:  公报中部分指标为统计快报数,最终数据以《阜宁统计年鉴—2016》为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