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市政府办《关于做好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要求,本报告由县政府信息中心编制完成。报告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与附表等7个部分组成。本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报告全文在“阜宁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funing.gov.cn)“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专栏公布。如对本报告有疑问,可与县政府信息中心联系。(联系地址阜宁县阜城街道香港路审计楼808室,邮编224400,电话0515-87238520,电子信箱fn8801@126.com)。
一、概述
2018年,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以全面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为抓手,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为服务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县政府办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阜宁县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阜宁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关于做好2018年政府新闻发布等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主动公开范围、依申请公开办理程序、保密审查办法、政策解读“三同步”、舆情回应时限、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政务公开考核、新闻定期发布、信件办理考评、网站内容保障等10多项内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全面。
(二)优化公开平台。按照国务院《政府网站发展指引》要求,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县政府网站顺利接入市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并成功上线,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网站年度独立用户访问量19427个,总访问量602250次,切实增强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功能,全面提升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年内12345热线受理诉求58597件,按时办结率98.79%,满意率98.47%。建成政务云计算中心,已完成全县40多家单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正在建设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实现全县基础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
(三)拓展公开渠道。继续发挥《阜宁日报》、广播、电视、公示栏、档案馆等传统公开途径作用的同时,创新政务公开形式,重视“生态阜宁”政务微博、“文明阜宁”政务微信等微平台的作用,“文明阜宁”微信公众号曾获得“江苏十大党政新闻发布微信”第一名,成为江苏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之一。
(四)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响应省市关于设置政务公开内设机构文件精神,县政府办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设立“政务公开办公室”,承担全县政务公开的牵头、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全县各镇区(街道、社区)和部门相应成立了信息公开领导机构,配备1-3名人员,承担本单位信息公开和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市(县)长信箱信件办理等工作。
(五)强化宣传培训。2018年2月3日,县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江苏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县政府各位领导、3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2018年12月5日,县政府办就推进网站建设、政务信息报送、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对全县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制度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已经形成。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8年全县公开政府信息9590余条,其中县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政府信息3650余条,通过其他途径发布信息5940余条,及时公开实施“五新行动”“双十工程”和全县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等具体情况信息。积极开展政民互动交流,回应群众呼声,年内办理市(县)长信箱信件750余件,开展11次民意调查,组织48期在线访谈,答复网民留言580余条,网络发言人公共服务平台办理网民各类诉求6990余条,妥善处置舆情信息143条;发布政府(部门)文件140余件、政策解读60余条,“生态阜宁”“阜宁风云气象”等微博发布信息2150余条,“文明阜宁”等微信发布信息1300余条,“文明阜宁”微网站发布新闻资讯1430余条,通过《阜宁日报》、广播、电视、公示栏、档案馆等途径发布信息2490余条。年内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件,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90件。
(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开展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对13个重点领域信息进行了公开。
1.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强化权力清单标准化管理,对6972项县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进行动态调整,保留权力事项6817项(其中行政许可233项),清理取消大型户外广告设施阵地使用权证明等证明事项9项,编制25个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清单;在开发区、高新区开展行政权力委托下放和区域试点,委托下放8个单位审批事项36项;深化“一窗一网”不见面审批改革,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192项,其中不见面事项1143项,不见面事项实现率95.88%;加快镇区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完成564项镇级事项和2851项村级事项的认领维护工作;在全市率先实行不动产权属与居民电、水、气联动过户“一窗通办”,办理过户3085户;推进“3550”改革工作,对审批服务重点事项开展“减章、减时、减负”改革,在“3550”外再梳理出20项审批服务事项开展优化改革工作。
2.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信息公开。起草《阜宁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案》,对市场监管等领域共计17个部门和单位、34支执法队伍、3400多项执法权限和执法人员进行整合调整,组建市场监管、文体旅游、交通运输、农林水利、城市管理5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部门内部综合执法,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进重点镇区(街道)区域性综合执法,行使管辖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应行政强制权。
3.推进金融服务信息公开。出台《关于2018年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见》,年内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86亿元,同比增加29.81亿元,增速11.97%,全县工业企业贷款余额45.04亿元,同比增加6.5亿元,新增担保13.92亿元。出台《阜宁县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加快挂牌上市进程,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县平台直接融资规模超50亿元。出台《阜宁县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开展3次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和3次排查整治活动。
4.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实施“五位一体”救急难一门受理,实现县、镇救助信息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和网络化审核审批,低保制度共惠及城乡低保对象户17175人,共发放低保金5685万元;将1536户3918人较长时间不能脱贫的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158名符合特困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供养范围、4075名低保边缘户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累计门诊、住院救助80644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4639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52.9万元,救助6133人次;理赔自然灾害民生保险、托底救助对象特别重大疾病专项保险和特困对象失能失智护理保险375件,理赔432.44万元;投入慈善救助资金105万元,救助772人次;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88人(次);发放34名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86.8万元、434名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135.7万元、8962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89.02万元、7974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98.87万元。
5.推进精准扶贫信息公开。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两公告两比对四公示”和《帮扶手册》“五签字五确认”程序,坚持精准施策,年内落实扶持致富到户项目 5214户15073人,其中自主经营类2928户8017人、就业类2197户6874人、其他类89户172人;创新脱贫攻坚模式,全县20个镇区(街道、社区)共培植自主经营持续增收等八种典型模式73个,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6370户18016人实现增收;突出综合施策,积极推动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康居扶贫、扶贫小额贷款扶贫等政策落实,其中我县健康扶贫经验做法在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央视网等新闻媒体上被广泛报道,全省健康扶贫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年内县本级安排直接扶贫资金3378.6万元,同比增长104.2%,各级总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3.68亿元;完成10642户26544人脱贫、1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在内的51个薄弱村达标。
6.推进食药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强化食品安全双随机监管,对全县12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1565个食品流通单位进行检查,抽检1800批次,合格率达98.5%,对35家发出整改意见书,累计培训食品从业人员3220人次;完成餐饮安全监管量化分级评定2320户次,对194个学校及托幼机构、敬老院食堂进行2次专项检查,推动170个学校食堂、2个集中用餐配送单位和8户社会餐饮单位透明厨房建设,参与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单位26家;办理药品经营行政许可51项,处理二类医疗器械备案6家,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对4家药品批发企业、连锁公司总部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7.推进市场主体培育信息公开。年内新登记各类企业3970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68.7亿元;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946户,新增注册资金8.62亿元;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3户,新增出资额1.53亿元;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598个;新申报市长质量奖2家、质量信用等级A级28家和AA级1家;3家企业参与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行动;推动7家企业牵头制定1项团体标准、56家企业上报174项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工作;办理33家企业 动产抵押登记39件,担保主债权11.68亿元。
8.推进稳就业促富民信息公开。实施增收富民“三个一万”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0960人,引导返乡创业1984人、返乡就业9307人,促进闲置劳动力就业11886人,组织培训10772人;搭建人才“招聘长廊”,达成就业意向2513人;优化专业人才考录流程,招录公务员107人,事业单位招聘562人;新增留学回国15人,引进专家8人;继续执行社会保险费率下调政策,减轻企业缴费负担近2000万元,向企业发放贷款1018万元、稳岗补贴205万元、社保补贴142万元;服务企业用工3189人,审批企业特殊工时18家,指导企业用工管理120家;在全市率先启动社保扶贫工程,累计助保企业职工332人465万元、城乡居民29732人303万元。
9.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公开。开展“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年”活动,组织250家企业对照《评估细则》开展自评,对其中121家企业进行抽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大落实专项行动,检查企业3567家次,排查整改隐患5862条,关闭取缔企业7家,停产整顿56家;专题部署推进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工作,368家企业辨识出风险点3536处,制作告知卡340个;组织开展烟花爆竹等8个重点行业安全专项整治,责令34家化工企业停产整改,累计排查涉及155家企业1202处有限空间作业点;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40期,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2319人次、特种作业人员1050人次、村居干部386人。
10.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公开。年内入库税收总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11.49%,入库一般预算收入21.62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各类退税3.38亿元,审批免抵退税额1.92亿元,其中免抵税额0.69亿元、实退税额1.23亿元,256户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510.86万元,入库环保税1036万元,入库社保费和非税收入14.24亿元;在全市率先与不动产局、房管局联合建立存量房交易“圆桌式”综合窗口,存量房交易时间缩短至40分钟以内。
11.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有序推进宅基地退出,搬迁农户1.6万户,复垦宅基地约8000亩,新建集中居住点65个,《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先后对我县以宅基地退出为抓手推进康居工程的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73个,新增耕地4021亩,超过市下达任务数的34.3%;收储土地21宗,面积2250.4亩,全年挂牌出让各类土地129宗、4269.8亩;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将5762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年内公开征地告知、征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信息140余条,公开招标公示、发标通知、中标公示近950条,公开政府采购公告和中标公示360余条,发布产权交易信息30余条。
12.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加大对中央环保督察、省市交办环境问题、县级生态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解决各级交办环境问题807件;实施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程,14个项目列入年度大气治理重点工程,16个列入年度VOCs整治计划项目已全部完成;排查整治黑烟囱183个,22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启动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封堵饮用水源排污口2个,对通榆河生态红线范围内30家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治理率达到80%;首个生态观测站金沙湖水质自动监测站顺利通过验收,对4A级金沙湖生态旅游区水质的7项指标实施连续在线监测。
13.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年内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0.4%,同比增长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95.8%,增长17.1%。通过省预决算平台等途径,公开县政府财政预决算信息20余条、70个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预决算信息380余条。
(三)公开形式
1.互联网。县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政府政务公开专栏公布政府信息。
2.公共查阅点。指定县档案馆为政府信息公开集中查阅中心,为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
3.新闻发布会。县政府办明确1名分管负责人为新闻发言人,明确综合二科为具体经办科室。
4.报纸、广播、电视、12345平台、公示栏等。
5.政务微博、微信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申请情况
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机构和联系方法。年内全县各级行政机关通过网站、信函、现场受理等途径收到信息公开申请68件,其中县政府收到申请28件、镇区政府18件、政府部门22件;申请公开信息范围涉及财政预决算公开、土地征用、安全生产、土地确权、灾后重建、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收费、教育等内容。
(二)办理情况
受理的68件信息公开申请中,同意公开(含部分公开)25件、不同意公开7件、不属于本机关公开12件、信息不存在9件、告知补充更改逾期未予补正3件、通过其他途径办理(含撤回申请)12件。
四、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因申请信息公开引发行政复议1件、行政诉讼10件。办理结果:行政复议案件驳回复议请求,行政诉讼案件驳回3件、撤回4件、其他(未结)3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年度对政府信息公开未予收费。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年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未到位,对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怕麻烦不愿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现象;二是公开力度还未到位,对有关职能、职权依据,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的过程性信息和敏感信息公开较少;三是责任落实还未到位,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公开,信息发布的规范性、时效性较差;四是能力水平还未到位,依申请信息公开法律意识、程序意识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2019年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县委全会和县“两会”精神,按照上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内容,编制公开事项目录清单,对公开内容进行动态扩展和定期审查,着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优化公开渠道,完善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不断丰富公开形式, 增强信息发布的主动性。
三是加强信息公开政策宣传,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信息公开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大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力度,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强化督查考核,促进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和附表
(一)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无。
(二)附表。
附件: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2月26日
附件
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9590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140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140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 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3650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150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300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490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网络发言人平台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36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18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3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53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41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60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380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90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68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2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26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40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68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64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4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68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6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20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5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7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 |
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件 | 0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4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3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12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9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3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12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1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1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10 |
(一)维持具有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3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7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1510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112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49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63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1.5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6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