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江淮乐地,突出补短板创特色,深入开展“五新行动”和“双十工程”,绿色转型发展迈出新的步伐,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开发不足、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阜宁实际,领先苏中苏北的发展路径,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阜宁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苏中苏北八市纳入高质量发展的共44个县(市、区),其中:县(市)31个、区13个,盐城市共有8个县(市、区)纳入监测范围。根据我县各部门上报的2018年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分析来看:
(一)综合实力总体偏弱,经济高质量发展居中下。2018年,全县实现GDP482.83亿元,总量在苏中苏北44个县(市、区)中排第31位;常住人口82.54万人,总量排第2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271元,在苏中苏北位于32位,分别占苏中、苏北平均水平的50.4%、80.3%。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位于第7位,高于滨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7.7亿元,在苏中苏北44个县(市、区)中排第28位,全市第6位,高于射阳、响水。从高质量监测指标看,多数经济类指标发展水平居全市全省中下游水平。2018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5.74%,比全市低1.2个百分点,在苏中苏北位于25位,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位于第6位,高于建湖、射阳。2018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8%,居全市第6位;2018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22%,全苏中苏北31个县(市)中20位,全市第7位,高于响水。
(二)外贸依存度较低,改革开放高质量居下游。从高质量监测指标看,阜宁多数改革开放指标居下游水平,外向型经济规模总体偏小,外向度水平不高。2018年,阜宁外贸进出口总额3.81亿美元,在盐城8个县(市、区)中第8位;利用外资0.35亿美元,在苏中苏北31个县(市)中位于30位;2018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实绩77%,比全市低8.3个百分点,排第8位;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占比达2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营商环境指数在全省63个县(市、区)中45位。
(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城乡建设高质量总体居上游。从高质量监测指标看,道路、用水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总体居上游水平。2018年,行政村百兆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农村供水入户率达100%,农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达100%,5项指标均3居全市第1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1.5%,居于苏中苏北前列。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30.1%在苏中苏北第9位,康居工程全省领先。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2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文化建设高质量总体中上。2018年,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88.22%,居全市第2位,全省63个县(市、区)32位。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4.92%、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0.27平方米、居民综合阅读率86%,均居全市中游。
(五)绿色发展取得较大进展,生态文明高质量波动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8年实绩75.6%,比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2018实绩4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全市排第5位。2017年空气质量居全市前列,但2018年有所下降。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5%,居全市第4位。林木覆盖率达26.25%,继续提升难度较大;全县绿色农产品比重达67.26%。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下,人民生活高质量仍居中游。2018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1元,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排第7位,高于响水,在苏中苏北31个县(市)中排第21位。2018基本教育公共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均居全市前列,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率较快,幼儿园入学率98.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升学率均100%,初中生升学率99.3%,高中毕业升学率达90.0%;基本医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均居全市中游,2018年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11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为55.7%,居全市第1位;
二、阜宁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经济发展仍不充分。高质量发展突出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和基础作用,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在当前乃至今后仍然是阜宁县的主要短板。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缺少先进制造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高尖新”项目支撑,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个别项目落地后推进缓慢,存量建设用地使用率较低,盘活力度不大。主要经济类指标如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收入的比重,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而且短期内难以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依然不优。一产偏大、二产偏重、三产偏旧问题仍较突出。2018年全县一产占GDP比重达12.2%,比全市和全省分别高1.7和7.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快,总量仍然偏小。实体税源不丰,缺乏龙头企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占比38.9%,而全国和全省均超过50%。
三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2.09%,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1.3%,虽高于全市但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2件,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8件,在全市排第8位。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136人,而全市平均人数近600人,差距较大。
四是开放水平有待提升。2018年,阜宁外贸依存度4.7%,比全市11.5%低6.8个百分点,仅高于射阳。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为3.13亿元和0.35亿美元,在全市8个县(市、区)分别排第7位和第8位;外贸总量占全市的3.9%,外资总量占全市的3.8%。
三、 阜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主体经济。以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两重”项目为抓手,重点推动风电装备、光电光伏、粘胶纤维、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培养一批新兴产业星级企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竞争优势。二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换代,坚定不移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服务业,统筹推进景区建设,继续挖掘生态休闲、农旅融合特色,打造各具魅力的农旅精品项目。全面优化城市商业布局,着力引进品牌企业、构建特色化、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以“亩均论英雄”,通过清理僵尸企业、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淘汰落后低效企业,实现腾笼换鸟,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进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引才计划,更大力度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园区等级创建,明确园区产业定位,集中精力发展主导产业。
(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全面深化与上海的区域合作,突出产业项目招商,科技人才引进,载体平台合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广泛开展全方位对接洽谈活动,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项目,促成一批外资项目投产达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和中介脱钩专项整治,积极探索“一窗通办、一网通行”集成服务,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三)重抓民生福址改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富民兴县不动摇,继续落实好“三个一”和支持全民创业,不 断拓宽增收渠道,重点要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让贫困家庭如期脱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照省“十三五”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精准落实好教育、医保、住房精准扶贫。突出人均拥有社会保险福利支出、全科医生人数、护理型床位数等针对性短板。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四)重抓生态环境改善。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好“大生态”文章,完善提升《阜宁县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完善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空间布局,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构建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体系,加快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新能源产业及示范应用。挖掘湖荡湿地、红色遗存、观光农业等特色资源,做大做强金沙湖景区、“七彩阜宁”农业公园、马良文化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引进第三方开展运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旅结合、红色旅游精品工程。要强化生态治理。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抓实“河长制”工作,消灭黑臭水体,建设生态走廊。更加扎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撰稿:周志华 核稿:陈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