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树木   人人有责

编号:143

树龄:95

等级:县四级古树

胸径:57厘米

树高:17

冠幅:8

位置:益林镇马家荡村木沟建设路051号

卫星定位:横坐标:465122 纵坐标:3707391

树种介绍:

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1] 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

银杏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假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银杏树为裸子植物中唯一的中型宽叶落叶乔木,可以长到25-40米高,胸径可达4米,幼树的树皮比较平滑,呈浅灰色,大树树皮呈灰褐色,表面有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锯状短枝。有着较为消瘦的树冠,枝杈有些不规则。一年生枝为淡褐黄色,二年生枝粗短,暗灰色,有细纵裂纹。冬芽为黄褐色,多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银杏叶子在种子植物中很特别,是裸子植物中唯一一种阔叶落叶乔木,叶子是扇形,呈二分裂或全缘,叶脉和叶子平行,无中脉。在一年生枝上,叶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至8片叶呈簇生状。

成年银杏的扇形叶片主要有全缘、二分裂或多裂形态,但银杏幼株的叶片多数为二分裂,间中是多裂,极少是不裂的。

雄球花4至6枚,花药黄绿色,花粉球形。萌发时产生具两个纤毛的游动精子。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分为二叉,少有3至5叉或不分叉。

银杏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因其枝条平直,树冠呈较规整的圆锥形,大量种植的银杏林在视觉效果上具有整体美感。银杏叶在秋季会变成金黄色,在秋季低角度阳光的照射下比较美观,常被摄影者用作背景。

银杏为裸子植物,只有种子的构造,尚未演化出被子植物的果实,但银杏种子的种皮发达,看起来与被子植物的果实相似。银杏种子是1.5-2厘米,包在2-3厘米的棕黄色的种皮里。银杏的种子称为白果,有点像杏子,因为含有很多丁酸,闻起来像是腐败的奶油。也有人对果浆中的成分过敏,发痒长水泡,洗果子的时候需要戴手套。种子剥出烧熟可以吃,是中国和日本的传统食物。

习性环境

银杏寿命长,中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分布范围

折叠历史分布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江苏徐州北部(邳州市)山东南部临沂(郯城县)地区浙江西部山区。

浙江天目山,湖北省宜昌市雾渡河镇、湖北省安陆市、桂林灵川县海洋乡到兴安县高尚镇等周围少数乡镇、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将被取代。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折叠现存分布

银杏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量分布。银杏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很广。从水平自然分布状况看,以北纬30°线附近的银杏,其东西分布的距离最长,随着这一纬度的增加或减少,银杏分布的东西距离逐渐缩短,纬度愈高银杏的分布愈趋向于东部沿海,纬度愈低银杏的分布愈趋于西南部的高原山区。

在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边缘分布“北达辽宁省沈阳,南至广东省的广州,东南至台湾省的南投,西抵西藏自治区的昌都,东到浙江省的舟山普陀岛”,跨越北纬2l°30′~41°46′,东经97°~125°,遍及22个省〈自治区〉和3个直辖市。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的60多个县市,另外台湾也有少量分布。

从资源分布量来看,以山东、浙江、江西、安徽、广西、湖北、四川、江苏、贵州等省最多,而各省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县或市,如江苏的泰兴、新沂、大丰,邳州、吴县,山东省郯城县新村、泰安市、烟台市,湖北省宜昌市雾渡河镇、湖北随州的洛阳镇,何店镇花园村,广西的灵川、兴安等。

许多银杏专家考证后认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大洪山、神农架云南腾冲等偏僻山区,发现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它们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确保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资源考察人员还在湖北和四川的深山谷地发现银杏与水杉、珙桐等孑遗植物相伴而生。银杏的垂直分布,也由于所在地区纬度和地貌的不同,分布的海拔高度也不完全一样。

总的来说,银杏的垂直分布的跨度比较大,在海拔数米至数十米的东部平原到3000m左右的西南山区均发现有有生长得较好的银杏古树。如江苏泰兴海拔为5m左右、吴县海拔约300m、山东郯城海拔约40m,四川都江堰海拔1600m,甘肃为1500m(兰州),云南为2000m(昆明),西藏为3000m(昌都)。 

所有权人及联系电话:朱杭城  18796580558

管护责任人及联系电话:朱杭城  18796580558

村组责任人及联系电话:陈东海  654409

镇级或单位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孙利15862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