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采收茨菇的季节,东沟镇嵩乳村200亩白肉茨菇基地一片繁忙景象。12月20日,记者看到几名村民正穿着皮裤站在茨菇田间,或用水枪冲刷淤泥采收茨菇,或用大盆在水中捡拾、清洗、搬运茨菇,一派忙碌的丰收场景。嵩乳村党总支书记魏卓亚笑着说:“今年我们村的茨菇基地又是个大丰收啊!”
据了解,东沟镇嵩乳村多年以前是一个经济薄弱且单靠种植稻麦的小村落,村集体收入不高,人均收入不足一万元。2018年,为了实现村民增收,嵩乳村村党总支“一班人”利用当地特有的土质和水质,与茨菇种植大户们合作创办古地龙白茨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来,合作社效益很好,村里的一些种植散户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我这里长了20亩茨菇,都是村里帮助牵头流转村民们的土地,亩产在3500斤,收益能达到1万元。另外还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拓宽销路,除了进入批发市场,我们还进行礼盒包装在网上销售,价格是批发市场的两倍呢。”种植户孙国荣高兴地说,“我们这个白肉茨菇与一般的茨菇相比,优点是口感很甜,软绵,而且体型好看,个头大,在市场很受欢迎,比普通的茨菇每亩效益可增加3000元左右。”原来,没承包这20亩茨菇基地之前,孙国荣也是村里种植茨菇的散户,收入也不高。2019年年初他在村组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这20亩地,当年就收到了不小的效益。
“我村在成立古地龙白茨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帮助群众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技术上请专业人士进行种植指导,销售上帮助跑市场、注册商标,进行品牌化包装,使种植户的亩产效益增加了3000元。同时还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魏卓亚说。
今年55岁的丁家云是嵩乳村村民,自从土地流转出去后,丁家云不但拿到了土地租金,还能到茨菇种植基地打工,成了村里的“双薪族”,在家门口实现“二次就业”增收致富。“从夏天栽种茨菇苗我就在孙老板的茨菇基地上做工了,在这做工挺好的,离家近,不耽误做家务也不耽误自家农忙,每天还能赚100元。”丁家云高兴地告诉记者。
茨菇特色种植,不仅让包括丁家云在内的嵩乳村村民鼓起了“钱袋子”,也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收。“茨菇基地的打造,不仅让村里近60名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还让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了4.5万元。”魏卓亚说,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全力为种植户们做好后勤服务,通过茨菇产业发展让更多村民携手走上幸福小康富裕路。
(顾建 姚磊 葛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