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镇嵩乳村精准发力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发布日期:2020-08-27 08:56 来源:盐城市阜宁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东沟镇嵩乳村多年以前还是一个经济薄弱且单靠种植稻麦的小村落,村集体收入不高,人均收入不足一万元。近三年,市委驻阜工作队来到该村后大力发展茨菇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实现年集体增收近二十五万元,人均收入超两万元,生动诠释了小康幸福生活图景。

8月14日,记者在东沟镇嵩乳村茨菇基地上看到一簇簇茨菇秧苗长势喜人,叶片挺拔,郁郁葱葱,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我这里长了20亩茨菇,都是村里牵头流转的土地,通过扶贫工作组帮扶,我们销路不愁,种植技术上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一年大约一亩地有七八千块钱收入。”东沟镇嵩乳村茨菇种植户孙国荣介绍道没承包这20亩茨菇基地之前,孙国荣主要是种植稻麦两季,靠天吃饭,收入也不高。2019年初他在市里帮扶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这20亩地,当年就收到了效益。

“2018年5月我们市委帮扶工作组驻嵩乳村工作以来,从谋划产业项目入手,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多方面争取帮扶资金,三年来合计争取后方单位帮扶资金、市县财政专项资金合计202万元,并申请了商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打响了阜宁古地龙白茨菇品牌,将茨菇售价由以往田头价1.8元每斤,提高到合作社统一收购价2.6元每斤,农户每亩增收约2835元。”市委驻阜宁帮扶工作队嵩乳村工作组成员王元生说。

三年来帮扶工作组成了低收入农户戴康田的家常客,了解他家里的贫困原因,帮助他出谋划策,向他宣传党的帮扶政策。同时因户施策,在和村组干部讨论后,2018年就帮他养上了农家生态鸡,并积极对接收购商,扩大销路,去年底他就脱了贫,走上了致富路。“我从2018年开始,每年养100只鸡,一年可为家里增加收入四千块钱。感谢村里的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干部,让我家过上好日子。”戴康田说。

立足发展产业项目,才能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帮扶工作组带领村组干部先后创建稻麦合作社和茨菇种植合作社,合计流转土地300亩,带动了当地特色茨菇种植产业发展。茨菇发展了,但效益太单一,帮扶工作队又和村组干部在土地上打起了算盘,经过了解后,他们共同投资150万元购置工业标准厂房600平方米租给公司使用,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4.8万元。今年初,又帮助村里新申请上了新洋农业试验站藜麦新品种项目,今年藜麦每亩又为村集体带来3000元的收入。“市委帮扶工作队成员到我村后进行走访调研,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措施,争取了202万元投入到工业地产项目,先后成立了嵩乳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阜宁县古地龙白茨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10亩藜麦种植试验基地,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目前村集体经营收入23.6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4000多元,同时帮扶工作组还帮助合作社找销路,真正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帮助村集体增积累,群众早致富。”东沟镇嵩乳村党总支书记魏卓亚说。

帮扶带好路,走好致富路,帮扶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鼓了群众的钱袋子,让全村摘去了薄弱村帽子,群众一起快步奔向了小康路。“下一步工作组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合作社管理,将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同时培养嵩乳村自己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王元生说。  

(姚磊 葛兰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