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谱写新时代江淮乐地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我县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全县上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行动纲领。
二、“十三五”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达574.2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8元。主攻亿元项目成效显著,突破2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开工10-20亿元项目2个,竣工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外贸进出口总额提前一年实现翻一番。接轨上海持续深化,对沪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建成上海农产品主供基地6个。国家高企总数达150家,获批省创新型试点县、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县。改造棚户区90万平方米,累计改善农房4.8万户,建成新型农村社区182个,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高铁相继通车。夺取抗击“6·23”特大风灾全面胜利;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7.49万低收入人口、171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达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趋好,信访稳定基础更加牢固,平安阜宁、法治阜宁、食安阜宁建设纵深推进,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8.85%、96.5%,连续15年荣获省平安县称号。
三、“十四五”新蓝图
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汇聚转型跨越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要求,书写好开启新征程的“阜宁答卷”。
1.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上争当表率。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度兴办为民实事,高标准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度兴办为民实事,高标准补齐民生短板。
2.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双循环上争做示范。锚定“全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目标,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提升关键零部件稳定供应能力、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更好服务产业链畅通循环。
3.在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上走在前列。放大阜宁农业优势,更加注重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示范带动、区域联动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四、2035年愿景
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综合实力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同类县(市、区)第一方阵。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以上。
3.初步呈现“强富美高”新时代江淮乐地美丽图景。
五、 2025年目标
1.经济质效更优。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年均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亿元,年均增长7.2%。
2.人民生活更好。居民收入保持同步稳定增长,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00元,年均增长7.7%。
3.生态环境更美。林木覆盖率26.77%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以上,地表水全面达Ⅲ类水体标准,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90%以上。
4.文明程度更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5.防范能力更强。总体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反应迅速、应对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应急体系
六、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重点任务
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重点发展“两主一特”产业,积极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建筑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提升县域创新能力,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3.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打造一主一副城镇体系。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建设美丽宜居文明城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4.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生态系统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5.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幸福阜宁。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完善统一规划体系,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监督评估,广泛凝聚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