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阜宁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将落点聚焦学生的学业成长、生命成长和心灵成长。在“+写作”“+研学”“+心育”等新阅读形态的塑造中,拉长阅读链接,丰富阅读形态,充盈阅读价值。
一是写作阅读日记,创作诗文戏剧,组织读书社团,创编校报校刊,丰富、活跃了校园读书生活。该县师生将目光投向社会,参办县报读书专栏,投入社会主题阅读,投稿各级专业媒体,参与多种知识竞赛。阜宁实小向阳路校区紫藤诗社同学的诗作,已有近百篇在国家和省、市级媒体上交流。益林中心小学酷爱阅读的吴承烨同学成了省级刊物《校园文学》2023年1-2期封面人物,他的作品《我最敬佩的人》也在同期刊登。大阅读7年,许多同学因阅读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是各种“研学”和“行走”,也在“创意阅读”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该县实小北京路校区创办了开心小农场植物研学园,18亩土地,几十个作物品种,分田到班,自主选择,亲子种植。一畦畦蔬菜,一棵棵果树,都成了鲜活的教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田间地头读取这一页页无字之书,开掘了全新的阅读向度。他们运用“五感观察法”,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感知植物的生长特性,学习乡土的农耕知识,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在劳动课与科学课、阅读课与写作课的深度贯通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聚焦跨学科思维的淬炼,涌流全人型成长的生命激情。
三是注重开发阅读的“心育”价值。针对青少年难以回避的“成长困境”:独生子女,留守家庭,还有网络生存、内卷竞争,焦虑和孤独已是具有普遍性的校园情绪。该县“大阅读”活动,让广大学生充分品尝到了“阅读陪伴成长”的滋味和意义。在阅读中,通过平等、倾心的对话,青少年焦躁的心灵被平静安放,躺平的情绪被重新激动。也正是在阅读的旅程中,同学们汲取着充沛的能量,眺望到无限的可能。阜宁实小向阳路校区学生支晟光在“读书感言”中分享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正是这句平凡的话语,感染了他,让他在爸妈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学会了洗衣做饭,照顾奶奶,更学会了阅读,并从书中汲取到了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