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县域红色资源,积极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路径,规划建设“新四军法治文化园”,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助推全县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挖细究法治资源,聚焦红色法治文化内核。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长达18个月,新四军军部在停翅港驻扎一年零三个月,阜宁成为当时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县司法部门联合县党史办和县新四军研究会,聚焦新四军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阜地区史料,组织专家学者围绕新四军法治建设、法治宣传、法治教育进行史料整理,注重发掘、总结新四军和华中局在盐阜地区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光荣历史和成功实践。通过大量史实资料、图片资料以及法治故事,提炼出“豆选民主”“剿匪锄奸”“减租减息”“严明纪律”“健全法制”等5个方面的红色法治内核,并形成红色法治遗存目录文稿,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法治资源夯实基础。
二是因地制宜用法造景,烘托红色法治文化主题。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8300多平方米,纪念馆核心部分为四合院,主要由16间展览室和炮楼等构成。近期,依托纪念馆临湖绿地,规划设计“新四军法治文化园”,园内布置7座雕塑,从文字介绍、图片筛选、摆放布局等角度,深入寻找法治元素和红色文化的契合点;以红色法治故事为主线,串联起新四军法治建设历程;将法治元素有机融入纪念馆整体展览风格,呈现出法景融合的效果。县司法、文旅、红保中心及相关乡镇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及时解决建设和布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4月,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四军法治文化园”全面竣工,将进一步巩固法治文化建设成效。
三是活化利用普法阵地,弘扬红色法治文化精神。为了更好地发扬法治文化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引导群众坚定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法治文化园为载体,邀请革命后代在园向参观者讲解“豆选法民主选举”“1941年剿匪锄奸反霸行动”等红色法治故事,增强听众情感共鸣;安排县法治文化艺术团在馆前广场表演《照减不误》《陈毅托子邹鲁山》等新淮戏,实现旧事新编,古戏新唱,具有凿穿时空的现场感让观众如身临其境;采集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新四军三师师部旧址、芦蒲烈士纪念园等县内79处红色遗存的法治元素,制作《新四军在阜宁的法治记忆》短视频,在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红色小影吧”播放,通过红色景点辐射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红色法治文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