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阜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向新而行、奋楫争先,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阜宁新实践。
一、综合
综合经济持续上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11.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375.34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40.1%和4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646元(按2024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3851美元),比上年增长5.4%。
规模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当年新增“四上”企业278家,其中:工业53家、批发零售业73家、住宿餐饮业107家、建筑业14家、房地产业5家、服务业26家。年末全县在库“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366家。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9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85.66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2.7亿元,增长32.1%;牧业产值34.15亿元,增长13.2%;渔业产值24.5亿元,增长5.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2万公顷,同比增长0.08%。粮食总产量96.32万吨,同比增长0.06%,其中,夏粮产量34.38万吨,同比增长0.97%;秋粮产量61.95万吨,同比下降0.43%。蔬菜播种面积为3.37万公顷,同比增长0.3%,累计产量154.9万吨,同比增长3.6%。生猪饲养量113.78万头,同比增长2.8%,其中出栏73.1万头,增长4%。全年家禽出栏1697.24万只,同比增长6.7%;年末存栏978.1万只,同比增长34.4%。水产品产量8.26万吨,同比增长2.3%。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创建千亩以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丰产片16个,成功举办全省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小麦市场行情形势分析现场会。创成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2个,省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全面推广“小田变大田”改革,整合零散地块23.21万亩;高质量完成2023年度10.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效推进2024年度10万亩项目建设。巩固提升32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成规模果树种植基地38个、专业化工厂化育苗企业2家,新建玻璃智能育苗温室1个。实施农业重大项目17个,新上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3个,投资3.5亿元的阜宁大糕透明工厂项目竣工投产,并申报国家优秀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新建、改造农村户厕1万户,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个;全年秸秆机械化离田面积20.8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面积8万亩;废旧农膜回收点实现镇级全覆盖,回收率达95%以上。新增绿色食品13个,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3.6%,“七彩阜宁”获评国家区域农业形象品牌,“阜宁大米”荣获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大鹤“兰皇”无菌蛋、宁富蟹黄面成为网红爆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1.31亿元,同比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4.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2024年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4.01亿元。8大产业链共实现产值332.14亿元,其中,晶硅光伏产业链实现产值144.39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26.1%。全县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0.13亿元,同比增长0.9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74%。
建筑业加快创新升级。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96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7家,二级资质企业4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8.91亿元,同比增长9.3%;竣工产值261.8亿元,同比下降25.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0.8万平方米,下降2.2%。创省级优质工程奖6项、市级优质工程奖1项,省级标化工地8项、市级标化工地11项,获发明专利6项、国家级QC成果2项、省级QC成果14项、省级施工工法3项。新增城镇绿色建筑2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从投资类型看,工业投资增长17.6%,制造业投资增长15.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7%,高技术投资增长46.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9%。入库项目增加较多,全年新增184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增115个。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6亿元,同比增长5.0%。全年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11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同比增长50.8%。从消费类型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幅61.2%;肉禽蛋类零售额增幅124.5%;蔬菜类零售额增幅15.1%;烟酒类零售额增幅10.7%;水产品类零售额增幅88.5%。
外贸外资量质同升。2024年完成进出口63.24亿元,增幅13.8%,其中,出口增幅16.8%。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9.75亿元,同比增长48.1%。全县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29亿元,托普轮胎公司成功申报盐城市跨境电商知名品牌。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724万美元,同比增长181.9%。全年新设外资企业4家,增资外资企业1家。成功签约赛得利纤维二期再生超细纤维素纤维项目,11月实现首批增资9600万元实际使用外资。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网络日益健全。2024年末全县列养公路总里程232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一级公路178.6公里,二级公路347.6公里,三级公路124.2公里,四级公路1653.7公里;其中国道58.7公里、省道134.1公里。全县拥有等级公路2327.7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61.7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业务持续较快增长。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24.4%;快递与包裹业务量累计完成4291.83万件,同比增长24.02%;电信业务总量增长6.1%。
文旅市场迸发活力。全县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8万人,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0.7%。推出四月踏春行、五月欢乐行、十月金秋行等品牌系列活动,累计受到中央电视台、省级媒体报道10余次,涵盖文化活动、旅游景点、特色民俗等多个方面。国庆假期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以《多彩活动 乐享假期》为题聚焦穆沟古村晒秋和盐阜农耕文化园农耕活动,极大提升阜宁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财政、金融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01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5.14亿元,同比下降3.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9%。
金融市场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83.17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32.24亿元,同比增长12.86%。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17.82亿元,同比增长24.1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593.01亿元,同比增长34.49%,其中:中长期贷款344.65亿元。保费收入14.75亿元,同比增长1.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能力不断强化。2024年,阜宁进入全国创新百强县,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9.0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28%,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比重同比增长47.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330家。深入挖掘技术合同存量,全年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突破25亿元。
教育发展坚实有力。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6344人,教职工344人,专任教师42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20人,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9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数19044人,教职工1598人,专任教师1517人;初中(含两所九年一贯制)25所,在校生32837人,教职工3136人,专任教师2354人;小学33所,在校生51941人,教职工4047人,专任教师3454人;幼儿园79所,在校生13040人,教职工2072人,专任教师1115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1886人,其中专任教师10098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顺利接受省现场验收,被省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被评为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创成市名校长工作室2个、市名师工作室7个,6人入选市名校长工程培养对象,2个好教师团队获评市第3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发展再创佳绩。淮剧《田家湾的号声》参加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荣获新创剧目展演奖;《考村官》荣获“康庄之歌”江苏省第六届戏剧小戏小品小剧场展演优秀剧目奖;魔术《舞瑶赋》获得2024年江苏杂技魔术艺术周优秀节目。2024年,新建5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成功实现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全覆盖。淮剧、糖塑等8项非遗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省级非遗项目11项,市级非遗项目11项,县级非遗项目57项;市级非遗传承人16人,县级非遗传承人91人。
健康根基不断夯实。阜宁县“倡导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经验做法入选“2024健康中国实践案例”;建成数字化医共体“十张网”,江苏阜宁“构建区域医共体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县人民医院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血液科创成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实现“零突破”,新建名医工作室7个、协作中心5个,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6项;县中医院获评国家级“健康口腔推广基地”;县疾控中心获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工作优秀奖”;县妇保院建成投用,代表盐城通过省级验收;县三院创成二级专科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康复疼痛诊疗中心。创成省、市基层特色科室2个、7个,推广适宜技术21项,全县基层诊疗量占比78.1%。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2024年先后承办了江苏省排舞精英赛、江苏省社区运动会总决赛、江苏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冠军赛、盐城市青少年射击(激光枪)比赛、盐城市首届“市长杯”青少年校园篮球联赛高中组总决赛等省市级比赛。在盐城市第六届龙舟赛中获得男子100米直道赛第二名。建设5公里健身步道,完成15套健身路径提档升级,更换2套二代智能健身路径,新建2个行政村健身房。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宜居程度不断提升。铺设燃气管网26.02公里,配套居民6797户,改造提升口袋公园2个。完成棚户区房屋征收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个。完成农房改善2303户、新扩建新型农村社区1个;农村污水管网20公里,泵站3座,污水处理设施15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14个、45家铸造企业完成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淘汰全县29台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32.7微克/立方米。国省考断面水质总体均达到Ⅲ类,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综合利用率均为100%。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户籍人口104.82万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8.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76%,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当年出生0.23万人,死亡0.79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2.9‰,死亡率10.01‰。
全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3元,同比增长5.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78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78元,增长6.3%。从收入构成看,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达1743元,增长7.2%。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903人,引进高校毕业生2873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0.15万人,新增参保职工762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6.02万人。落实全市统一医疗救助政策,纳入医疗救助范围9万多人。推广普及普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江苏医惠保1号”,2024年投保人数达6万多人。全年为3213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001万元、医疗保险费695万元,为302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及创业、电商直播、家政服务等培训1941人。
注:[1]本公报使用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最终年报数据以《阜宁统计年鉴2024》公布数据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