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集镇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陈集镇现有红色遗存17处,因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战斗生活而闻名遐迩。近年来,该镇深入挖掘这些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加大对红色遗存的保护与修缮力度。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有效融入现代农业元素,农文旅融合持续走向新高度,乡村振兴不断迈出新步伐。
红色文化赋能产业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几年,陈集镇绝大多数有红色遗存的村、社区都建有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基地,着力增加土地亩均产出效益,有效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汪朱村党员干部时时践行革命前辈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带领村民建设种养基地超2000亩,亩均纯收入超3000元,同时建起上海蔬菜直供基地,从这里种植并销往上海的绿色蔬菜不仅俏销,而且卖出了好价钱,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停翅港村在军部旧址附近建起了近百亩蔬菜种植基地,时时受铁军精神熏染的村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加入蔬菜大棚的管理、产品销售等全过程中。去年至今,种植的丝瓜、水果黄瓜等优质蔬菜瓜果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十分青睐,由于销路顺畅,姚场、停翅港等合作种植大棚蔬菜的村不仅集体增收超30万元,村里富余劳力打工也有了理想去处。
红色文化润泽文明乡风。红色资源是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的精神沃土。镇村两级通过编印《新四军在陈集的故事》等红色书籍、请老党员老干部讲红色故事,让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口口相传。这些故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为村民树立了道德标杆,激发他们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继而在乡村形成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红色文化也是凝聚乡村发展力量的强大纽带。该镇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红色文化知识。同时,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乡村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红色故事宣讲等,让红色文化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走进村民日常生活。“我们村去年在军部旧址旁新建了文化礼堂,平时经常演出红色文艺节目,通过对照革命先烈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在村民中倡导文明新风,引导邻里乡亲争做移风易俗、礼让互助好村民。”停翅港村党员朱艳艳发自内心地说。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陈集镇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日常教育培训,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富集优势,通过现场参观、线上学习等多种举措,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培训过程中,以喜闻乐见的体验形式和传播方式,推进红色精神直抵人心、直击心灵,为党员干部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时代新风。该镇依托农村红白理事会、村史馆、村民活动场所等平台,通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活动过程中,还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让他们成为践行婚丧礼俗改革的带头人。许多村组还积极发挥乡规民约的约束作用,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积极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葬俗新风尚。“我们村今年有五位党员干部在操办儿女婚事之前,主动说服双方家长和子女,减少婚宴邀请人数,带头做到婚事简办,既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周围村民放出了好样子,许多群众表示,自己家以后办婚事也这么做。”郭李村党总支书记岳锦秀说。
(殷金贵 张荑燕 晓璇 姚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