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台”托起“大民生”
——古河镇梁庄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创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05-12 09:54 来源:阜宁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在数字化浪潮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当下,古河镇梁庄人大代表工作室以“小平台”为支点,撬动“大民生”的温暖答卷。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联动的创新机制,人大代表化身“民生管家”,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群众心头,探索出一条“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双轨联动:指尖与脚步共同丈量民情

梁庄代表工作室打破传统“坐等群众上门”模式,构建起“线上云平台+线下暖心驿站”的双向服务网络。线上,群众扫码进入云家小程序,一键提交诉求,系统自动分类生成“民生工单”;线下,代表工作室化身“民意收集站”,代表们定期走访摸排,实现“指尖诉求”与“实地调研”无缝衔接。去年雨季,老杨家地下室渗水问题通过线上平台“秒响应”,代表团队冒雨勘查、协调资源,仅用两个月便完成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赢得群众“人大代表比‘防水涂料’还管用”的赞誉。

项目破题:把“民生痛点”转为“幸福清单”

针对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工作室首创“民生菜单”项目清单制,将路灯维修、环境整治等民生需求转化为可认领的“任务包”。代表们“按单履职”,通过“现场勘查+专题协商+跟踪督办”的闭环机制推动问题解决。针对健身器材锈蚀隐患,代表团队启动“焕新工程”。如今,孩子们在崭新的器械上欢笑玩耍,成为小区最温暖的风景线。

精准解题:用“代表温度”化解民生难题

从宅基地纠纷到长者食堂落地,梁庄代表工作室以“绣花功夫”破解民生难题。在长者食堂建设过程中,代表们走访调研村居,协调闲置村部资源,跨部门联动民政、卫生等部门,仅用两个月便完成改造。如今,日均服务超40人次,老人们围坐一桌品尝“暖心饭”的场景,成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数据赋能:用实效赢得民心

据统计,梁庄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收集建议126条,办结率98%,推动实施微改造项目8个,惠及群众超2000人。人大代表从“旁观者”变为“主理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诠释担当。正如村民老张所言:“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咱远,现在他们比咱还清楚自家门口的坎在哪儿。”

梁庄代表工作室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的温度,既需要数字化的速度,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力度。当“小平台”与“大民生”同频共振,基层治理便能迸发强大的生命力。

(王俊)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