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公兴、硕集社区管委会,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阜宁县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县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9日
阜宁县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 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大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全县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联接(以下简称“智改数转网联”),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以场景数字化为切入点,聚焦规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到2027年,全县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水平显著提升,智能工厂培育体系基本成熟,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培育国家基础级智能工厂300家,国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15家,其中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不少于3家,力争实现国家领航级智能工厂突破。
二、重点任务
(一)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1. 系统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落实《国家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每年推动100家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5家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以上,争取实现领航级智能工厂突破。到2027年底,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基础级及以上智能工厂覆盖率超50%。〔县工信局、发改委、数据局、市场监管局,各镇区(街道、社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内容均需各镇区(街道、社区)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2. 重点推动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建立县级智能制造项目培育机制,形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培育库,按照企业“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三阶段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跟踪重点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建设进度,针对项目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提升财政资金的引导效率和政策兑现便利化水平,每年实施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以上。(县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3. 扩面开展数字化改造。重点围绕中小企业,加快数字技术产品大规模普及应用,实现中小企业“愿改尽改”。每年推动100家中小企业“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打造生产管控、仓储物流、质量检测、安全环保等应用场景,推动30家以上省专精特新、智能车间和星级上云中小企业应用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嵌入式工业软件,实现数字化水平提升跨越。推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智能工厂企业开展关键业务系统部署与跨系统集成,打造产品数字孪生、设计制造一体化、个性化定制等精益生产新范式。(县工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 促进园区集群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为单位的“面状”转型,鼓励基础电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联合体,围绕我县晶硅光伏、节能环保装备、石油机械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发标准化、模块化、轻量化的数字工具与个性化服务,贯通数据链、产业链、供应链,推动集群、园区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支持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平台,推进资源信息整合共享和数字服务集成应用,“一园一案”积极打造数字园区。(县工信局、商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网络化联接提升行动
5. 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深度覆盖,分阶段推进万兆光网和5G-A等技术商用部署。实施“信号升格”行动,实现移动网络信号显著增强,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面向开发区、高新区,改造园区内光分配网络设施,实现万兆光网接入能力。支持企业灵活部署5G专网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企业内网,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到2027年,争创1个“万兆园区”,实施5G融合应用项目不少于10个,新创成国家5G工厂3家以上。(县工信局、通管办,中国电信阜宁分公司、中国移动阜宁分公司、中国联通阜宁分公司、江苏有线阜宁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6.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围绕“一业一平台”培育计划,打造一批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平台,推动县级工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链网协同”发展,开发多样性的应用程序,为接入节点企业提供标识解析创新产品和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咨询、人员培训、金融服务等共性需求,持续建设、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需求的工具箱、资源池、案例库。到2027年,争创省级以上试点示范平台3个,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全部接入县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县工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 提升工控安全防护能力。健全工业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加强对工业企业设备控制、网络、平台、应用、数据等安全防护。建立健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数据保护、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自查、抽查工作,强化对企业安全监管。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加强工业互联网企业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每年推动5家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每年举办工业网络和数据安全培训、攻防演练活动2场以上。(县工信局、公安局、科技局、数据局、通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人工智能应用推广行动
8. 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案例。编制发布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推进指南,明确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的主要模式、典型路径,为企业提供可落地、易操作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参考。聚焦县内8条重点产业链,鼓励重点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优质服务机构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在运营管理决策、安全管控、能耗管控等重点环节,开发细分场景专用模型(如利用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推动模型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行维护、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场景应用普及。到2027年,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案例10个以上。(县工信局、发改委、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依托县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全县制造业数据体系建设,提升工业数据集成开发应用能力,建设一批企业数据库、行业数据仓,形成互联的制造业数据体系,支撑数据价值挖掘,引导企业加快向数据驱动的经营模式转型。完善数据采集网络,利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实时汇聚。推动数据清洗、标注和治理的标准化,提升数据质量与可用性,开展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认证,以统一数据标准依法推进政府侧数据、行业侧数据及企业侧数据互通共享,实现综合集成和创新应用。(县数据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服务生态体系完善行动
10. 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级分类健全“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资源池,引育一批扎根本地、深耕行业的行业型、场景型服务商,提升系统集成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实现行业数智化服务商全覆盖。重点推广细分行业“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促进重点场景供需匹配,降低企业成本和改造风险。(县工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建立数字化转型评价机制。加强国家相关数字化转型标准及省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评估体系宣贯,动态引导企业实施自评估自诊断,各镇区(街道、社区)参与自评估的企业数量每年不少于列入统计监测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0%。每年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分析报告,建立覆盖各镇区(街道、社区)、重点产业链及传统行业评价体系,为深化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县工信局、发改委、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建设,并会同县工信局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调整支持政策。县各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形成组合效应,建立工作推进、分析评价等系统推进机制,分解年度目标任务,推动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政策的落实。各镇区(街道、社区)具体负责本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工作,强化工作推进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