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以公开)
(2021)阜农提案复字第1号
孙鲁林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来,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内循环基础,围绕“稳定粮食面积、打造产业特色、提升农业质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阜宁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重抓农田改造,夯实现代农业生产基础
一是围绕目标任务抓落实。紧扣“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造提升6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年度建设任务,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今年,全县计划建设高标农田13.62万亩,其中国家项目建设任务8.2万亩,市下达自建任务5万亩,我县实际落实自建项目5.42万亩,累计拟建13.62万亩,其中万亩连片示范区3个。目前,8.2万亩国家入库项目已通过省厅初步设计及年度实施方案审核,设计单位已完善项目施工图及工程预算,计划8月底9月初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工程总量80%以上。5.42万亩县级自建项目选址已经确定,目前项目设计单位已完成3.42万亩示范区现场外业勘察工作,正围绕细化完善设计方案与项目镇深度对接。2万亩其他自建项目设计单位也已完成外业勘察工作,正在进行初步设计。项目涉及到的镇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土地流转、农房拆除丈量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年底前至少完成60%工程量。二是对标短板弱项抓推进。对标高标准农田占比不高、建设标准偏低、碎片化严重等问题,按照“灌排设施配套、耕地质量优良、田间道路畅通、农田生态良好、生产方式先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五条标准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对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坚持在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生态等方面综合投入,努力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综合产出能力较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对需提质改造的农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农田建设内容,补齐短板、提档升级。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增施有机肥,科学综合利用秸秆,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力推进“宜机化”建设。切实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积极探索农田尾水生态净化或循环利用。进一步落实建成项目管护责任,切实保障高标准农田各项配套设施长期发挥稳产、增效、增收功能。三是根据五年规划抓提升。重点围绕建成117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耕地亩均粮食产能达到1000公斤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强前期规划研究,强化示范区打造,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增加农产品产出和农业经济效益。
二、提振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支撑
一是突出抓好稳产保供。紧扣粮食稳产目标任务,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增效益 “三稳一增”要求,坚持量质齐抓,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责任,强化示范区建设,确保粮食稳产达标。夏粮面积86.66万亩,夏粮总产38.88万吨,落实秋粮面积103.42万亩。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创建,集成推广小麦优质品种、机械条播、精准施肥、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技术措施,创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6个。对照市定存栏40万头、存栏65万头年度目标任务,严格按照稳种猪、稳规模、稳大县“三稳”要求,进一步压实生猪稳产保供领导责任,落实规模猪场扩能增量奖补等扶持政策,强化规模猪场生猪存出栏动态监测,狠抓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适度规模猪场提档升级、扩栏增养。目前,全县生猪出栏43.06万头,存栏 40.52万头,存栏量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持续提升产业质效。重点发展以优质稻米为主导,绿色果蔬、生态畜禽、河荡水产为特色的“一主三特”产业。打造优质稻米产业。放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品牌,与省农科院合作主推佳源粳1号、南粳5718 等优良食味品种,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绿色果蔬产业。大力推广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重点建设蔬菜、果树三新技术示范基地。构建“生态黑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新沟镇成立亚夫工作站,为“阜宁黑猪”和全县生猪养殖企业提供品种、技术等全方位的科技支撑,预计年出栏“阜宁黑猪”4万头以上。主推“河蟹、南美白对虾、小龙虾”三大特色水产品品种养殖,加快推进全县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切实提高现代化、生态化养殖水平。三是强化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优势品种集群集聚,按照“南特水、北果蔬、生态黑猪重规模、优质稻米镇镇有”的产业布局,打造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引进中江种业公司,示范推广种粮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种粮一体化示范基地2万亩,建设以罗桥为重点的万亩连片有机稻米种植基地。阜宁黑猪品牌以“苏紫黑猪”为主打品种,实施全周期品控,建成10万头生态黑猪养殖基地。坚持精品化发展思路,建设以黄河故道沿线为重点的万亩连片优质果品基地。大力推行河蟹生态养殖、鱼虾健康养殖等模式,建设以马家荡为重点的5万亩河荡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三、突出农业项目,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聚合力量抓推进。全县共有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在建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4.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加工产业纳入“两主一特”“两突破一提升”产业体系,明确了农业农村工作的突破方向和关键举措。明确各镇区镇长(主任)重点抓农业园区建设和项目招商。严格实行“每月督查、月月汇报”制度,每月听取各镇区项目招商情况,每季度组织专人督查农产品加工项目落实情况。优化促进“一区两园”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考核力度,今年招引的农业项目凡是达到市验收标准的,仍然按照1:10比例计算考核。强化对招商人员的奖励,新出台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引荐人,按照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予以奖励。力争再招引一、二个科技含量高、标杆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聚焦转型添动力。继续实施百家龙头企业提升行动,重点支持江苏大鹤蛋业有限公司、盐城鼎味轩食品有限公司、盐城软玉添香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技改升级,培强做大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积极招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设备,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比重。今年新招引盐城好乡邻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采用国内先进技术的深加工企业,建设鸡蛋制品等项目,目前已经试生产。三是接轨上海求突破。紧盯上海标准,高质量培育供沪农副产品“四个基地”。 新建阜城、硕集、郭墅和三灶直采直供基地4个。瞄准上海市场,多渠道搭建展示展销平台。改造提升配送中心、直销窗口。新建上海直销窗口3个,改造12个,在沪直销窗口达31个,实现对沪农产品销售额36亿元。组织名特优农产品参加全国专题交易会1场次,进一步拓宽了品牌销路,九如大糕入选上海市“优县良品”目录。对标上海模式,全方位扩展产销合体路径。积极与上海农科院开展合作,引进上海人餐桌常见的果蔬品种20个。主动承接上海农业产业转移项目,新签订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分别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种子加工中心和种粮一体化项目、江苏银宝集团与四川七环集团共同投资的有机肥项目和牧原生猪养殖基地项目,目前这三个项目都已开工建设。
四、加快园区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引领
一是坚持农业园区带动发展。以产业链收益增值为核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资源,加大农业园区项目招引力度,做强一批以米面油、新饲料、豆制品为主的粮油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生态猪肉及肉制品加工、畜禽加工,提升传统食品加工,提升完善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项目。目前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入驻企业2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现代循环农业特色园区建设已入园企业6家,建立企业自有示范基地2200亩。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营销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二是加快农业园区等级创建。以春华秋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核心,围绕“绿色、创新、融合”的理念,着重打造产业基础和优势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古河循环农业产业园、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三个重点区域。引进中江种业落户现代农业园区,投资1.1亿元建设杂交水稻种子加工生产线、种子贮备库和生产基地,实施“种粮一体化”产业链延伸新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加快建设现代园科创中心,用高新技术和新型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将园区建成新技术辐射源。强化园区内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拓展示范基地面积,着力建设金丰源1万平米高标准设施大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5A级园区,争创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是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全面开展1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2个县级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分层、分批建设和认定,逐步构建省级、市级、县级三级现代农业园区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规范方案,提升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区域性园区。强化核心区建设,做到工厂化养殖、设施化栽培、信息化管理、园林化景观培植,达到“五有五高”标准。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带动型、生态循环型农业,实行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园区经营水平。
五、创新农业管理,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联合发展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有效路径,加强规模化精耕农业路径宣传指导,积极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种养大户注册成立家庭农场。规范土地流转,重抓土地流转入股、股权设置、治理结构、登记注册,开展土地流转供求、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协调等服务,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向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提高经营规模化、合作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发展家庭农场820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35家,累计流转土地面积已达51.14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51.43%。二是大力推行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模式。重抓标准化生产,力求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上求突破。推动标准入户,开展标准化基地创建。建成部省级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59个、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园艺作物标准园5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着力拓展生态循环农业多元路径。建成4个省级、1个市级和1个县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成大型农牧循环基地20个。推进质量安全认证,提升农产品品质。严格执行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奖励政策,对新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主体分别奖励2万元、4万元,对复查换证和续展的奖励1万元、2万元。全县有效“二品一标”农产品达50多个,“七彩阜宁”区域农产品品牌获批国家集体商标,“白水塘白对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进农产品品牌化运营,持续加强“七彩阜宁”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力度,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主动用公用品牌包装推销产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围绕特定农副产品形成阜宁“地标品牌”,推动农产品由原料化向商品化转型。三是持续提升农产品数字化营销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建成覆盖“三农”全领域,农、林、牧、渔全产业,产、加、销全链条的“阜农云”农业农村大数据标准体系规范,构建集数据采集、管理、共享、分析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系统,设立集农业农村政务、服务、数据等于一体的农业农村信息大数据共享窗口,同步规划整合和新建 “阜农云”数字乡村大数据体系应用。推广应用省农产品产供信息报送查询平台(“苏菜直通”),提高产供信息的有效性,推动电商销售端与物流快递端、生产基地端高效对接,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搭建“线上绿色通道”。加大农产品出村进城力度,举办直播带货助农增收活动。利用农民丰收节、“919”购物节等节日载体,举办直播带货助农增收活动,提高了阜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阜宁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15日
联 系 人:皋古西
联系电话:13651578069
抄 送:县政府、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