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县统计局
2021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四新阜宁”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5.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5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66.3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03.69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9%、41.26%和47.0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43.1%和53.1%。
一、经济运行总体呈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增势明显
(一)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79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农业总产值68.50亿元,增长14.9%;林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43.4%;牧业总产值30.97亿元,增长5.3%;渔业总产值19.15亿元,增长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6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95.89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34万公顷,总产143.25万吨;生猪饲养量117.18万头,出栏72.83万头;家禽饲养量2314.84万只,出栏1525.81万只;水产品产量7.92万吨。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4%。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4.15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全口径工业应税开票销售收入490.55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应税销售占比达98%。新能源、环保新材料产业开票分别增长28.1%、25.4%,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产业开票分别增长62.7%、64.5%。全年新增入库企业57家。
(三)投资增长仍未恢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2%,高技术投资增长126.3%,房地产投资下降14.5%。从组成类型看,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23.9%,5000万元以上项目下降0.3%。从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下降17.9%、第二产业下降12.9%、第三产业增长94%。
(四)消费市场基本恢复。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5亿元,同比增长21.6%。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8.49亿元,同比增长62.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0.22亿元,增长20.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51亿元,增长45.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97亿元,增长39.1%。
(五)外资外贸较快增长。2021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6.8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其中,出口5.94亿美元,同比增长29.0%;进口0.87亿美元,同比增长40.0%。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854万美元,同比增长158.1%。
(六)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20.7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3亿元,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24.26亿元,增长9.7%。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逐步提高。
(七)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62.40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储蓄存款421.85亿元,增长12.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4.40亿元,增长14.5%;金融机构贷、存余额比例61.05%,增长3.3%。
(八)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年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2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89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9元,增长9.8%。从收入构成看,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达1189元,增长16.0%。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经济转型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加大。“十三五”期间,因化工整治及环保政策的影响,我县化工企业逐步搬迁或关停。受此影响,全县经济增长趋势同全国一样总体放缓,但在2018年后增幅一直低于全市、全省、全国水平。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0.9、1.4、0.5个百分点。我县处于经济转型期,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带来的增量仍不足以抵消传统动能的减量。全县经济增长乏力,下行压力加大。
二是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增长后劲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企业运行成本加大,省内对物资回收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以及能耗双控,导致部分企业停限产,风电企业订单减少,造成我县规上工业经营难度加大,增长后劲不足。澳洋公司因兼并重组而影响德安德、丽王科技等相关企业大量工业企业限停产。同时我县一直存在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数量不少,但个体不大不强,三产服务业增势不强的问题。
三是投资项目小质效低,对全县经济拉动乏力。因土地环保等要素约束,我县项目承载能加不足,重特大项目落地难度增加。2021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7%,工业投资下降12.9%,房地产投资下降4.5%。制造业项目入库个数少且投资额小,同样也造成高技术投资占比少,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乏力。
三、几点建议
一是重抓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把发展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用好用活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培育壮大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以生产、生活、生态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行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信息消费、旅游健身、文化娱乐、社区养老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
二是主攻重大项目发挥投资拉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关键性作用,围绕市重点打造的23条产业链,突出主攻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纤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突出长三角地区,全面发起项目引建攻坚。
三是聚焦中小企业做好培强育大。持续开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让优质企业得到更好服务,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化落实惠企政策,精细化做优企业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一件事”改革,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撰稿:周志华 核稿:陈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