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职能单位全面落实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稳中向好。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擦亮“‘阜’好办、‘宁’放心”营商环境品牌,根据工作安排,我委牵头起草《2025年阜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现就文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5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攻坚节点。结合国家、省、市最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阜宁县出台《2025年阜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本次要点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市场主体需求,在延续往年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三个新特点: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力求服务更加精准;聚焦企业关切领域,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力求改革更加深入;聚焦构建三大长效保障机制,力求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落细。
二、主要内容
《2025年阜宁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可概括为“构建一个体系、攻坚五大行动、健全三项机制”。
(一) 核心主线: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持续将优化阜宁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始终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敏锐洞察经营主体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痛点、新堵点、新难点,积极对标国内乃至国际的先进营商环境标准。在以往对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要点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企业从市场准入、获取场所、公用服务、雇佣劳动力、获取融资、国际贸易、纳税缴费、解决纠纷、公平竞争到市场化退出的10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这标志着阜宁的营商环境建设从“单点突破”进入了“全线贯通”的系统集成新阶段,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无断点、一体化的高质量服务体验。
(二) 重点举措:开展五大攻坚行动
针对当前企业关切最深、诉求最集中的领域,文件第二部分部署了五大专项行动,体现了问题导向和精准施策的深度结合。
涉企执法优化行动。突出“柔性”与“规范”,通过推广“邀约式”执法、完善“免罚轻罚”清单、建立经济影响评估机制等,力求在监管中体现温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
行政审批提效行动。聚焦“高效”与“公平”,通过深化“一网通办”、“一件事”改革、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维护市场公平。
政策兑现落实行动。着力解决“政策空转”问题,通过构建“政策找企业”的智能推送模式、极限压缩资金拨付时限(最快“2个工作日内”),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变“纸上福利”为“账上红利”。
企业诉求快解行动。建立“全方位受理、全流程闭环、提级兜底”的诉求解决机制,从线下走访到线上平台,确保企业每一个声音都被听见、每一个合理诉求都得到回应。
要素保障暖企行动。在金融、人才、土地等核心要素供给上做文章,创新金融产品、畅通职称评审、拓展劳务协作、推行“拿地即开工”,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坚实的资源保障。在优化人才就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完善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三) 实施保障:健全三项长效工作机制
为确保各项举措能落地、见实效,文件第三部分创新性地构建了三大保障机制。
高位推动机制。强化“一把手”责任,要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走流程、入企业、送政策”,以上率下,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和组织推力。
问题预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构建了一个融合热线投诉、民主监督、媒体监督、社会评议在内的“立体化”大监督格局,实现对营商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和倒逼整改。
重点推进机制。创造性落实盐城市“十百千”行动计划,要求各层级精准推出“10项举措、100项改革、100个场景”,使任务具体化、项目化,确保工作推进有载体、创新有抓手、考核有依据。
三、责任划分
为进一步压紧各方责任、明晰权责归属、压实各项举措,本次《工作要点》中每一项举措均已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严格落实对应举措。在三大保障机制运行推进的过程中,县发改委将严格督办各项工作,形成责任链条闭环管理流程,确保各项政策红利能最终转化为市场主体的真实获得感和满意度。